硫黄鹀
硫黄鹀(学名:Emberiza sulphurata)为雀科鹀属的鸟类。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福建等地,主要生活于岛屿山麓灌丛、或市郊花园中以及繁殖期栖于山地和丘陵灌木丛生的向阳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易危(IUCN 3.1)
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春羽):眼先、眼下和额基均黑色;眼圈近白色;黄色眉纹不明显;头、后颈绿色,头顶稍亮而头侧稍暗;翕橄榄绿色,具黑色宽轴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灰色;中央尾羽褐灰色,羽缘色淡,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尖端和基部有褐色楔状斑,次对尾羽内翈有白色楔状斑,其他尾羽近黑色;小覆羽褐色,羽缘发绿;中、大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色,羽缘栗色,中大覆羽尖端白色,形成翅上两道白斑,其它飞羽暗褐,羽缘橄榄灰色;颏暗绿;两胁橄榄绿色,具黑色条纹,下体余部柠檬黄色。
雄性成鸟(秋羽):上体和飞羽羽色深浓,翕和腰呈浓橄榄绿色;翼覆羽尖端浓暗绿黄色;喉和胸较暗,腹部色较苍淡,头上无黑色。雌性成鸟:与雄性羽色相似,唯具绿黄色颧纹,其下并有一暗褐色细纹。
虹膜褐色;嘴红褐色,下嘴较淡;脚肉色。
大小量度:体长140mm;嘴峰♂10-11mm;翅♂70-74mm,♀67-68mm;尾♂57-69.5mm,♀52-54mm;跗蹠♂17-18.5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硫黄鹀是日本特产鸟类,在中国春季和冬季仅见于华东沿海和华南部分地区。数量极少,看到的也是极少数,它的习性近似灰头鹀,栖息于岛屿山麓灌丛,或市郊花园中,繁殖期栖于山地和丘陵灌木丛生的向阳地带。
生活习性
单个或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生活,此时雄鸟不停地鸣唱。鸣唱清亮而婉啭,声闻很远,特别是驯养的硫黄鹀,能在檐下笼中对月歌唱,被人视为珍禽。地面寻食,主要以野生植物种子为食,但在育雏期能啄食大量的昆虫。
分布范围
繁殖于日本。越冬于中国南方、香港、台湾和福建。偶见有过境鸟于中国东南沿海从江苏至广东。
繁殖方式
繁殖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营巢于林缘灌木或低矮幼树枝杈上,由枯草茎和草根等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马毛。每窝产卵4至5枚,卵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或灰紫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8mm×14mm。
种群现状
硫黄鹀方根分布于日本,被认为是冬季主要生活在菲律宾(其中其据点可能是北伊罗戈,2012年),虽然有些鸟类曾经越冬于日本和中国台湾,2001年)。有非繁殖地记录的主要的鸟类通道,来自朝鲜、韩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沿海岸。由于其限制饲养,在日本也非常罕见,在20世纪后数量显著下降。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