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黑领椋鸟

黑领椋鸟

时间:2015-1-24 14:02|查看:2923|评论:0|字体: 繁体

黑领椋鸟

 

黑领椋鸟(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俗名黑脖八哥、白头椋鸟。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以及华南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香港等地。身长约28cm,眼周围及脚黄色。常见于坝区、村镇田边、粪坑、草地等郊外的开阔低地,并营巢于大树的枝杈间,但亦在香港市区的大型公园颇常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由于黑领椋鸟会吃掉农作物,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害鸟。

 

黑领椋鸟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白天活动,不时在空中飞翔,休息时和夜间多停栖于高大乔木上。

 

黑领椋鸟

 

生活习性

 

食性:主要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习性: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见和八哥混群。鸣声单调、嘈杂,常且飞且鸣,特别是当人接近的时候,常常发出嘈杂的叫声。觅食多在地上。可学习发声说话。

 

黑领椋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云南西部腾冲、盈江、瑞丽、潞西、耿马、南部思茅和西双版纳,也见于广西南部、广东、香港和福建福州等地。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为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稀见留鸟。

 

黑领椋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4~8月。营巢于高大乔木上,置巢于树冠层枝杈间。巢为有圆形顶盖的半球形,也有呈瓶状的。结构庞大,较粗糙而松散,主要就地取材,由枯枝、枯草茎和枯草叶构成。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或淡蓝绿色,为卵圆形,大小为29.4~37.4mm×21.5~24.5mm。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