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一部极限运动纪录片,是想让大家爱上古典乐
2018-12-26 08:38点阅:1707来源:澎湃新闻小 中 大 繁体
山不需要人来敬仰膜拜,也不会主动夺人性命,但它却改变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磨练我们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山的桀骜不驯。
《高山》预告片
“山不需要人来敬仰膜拜,也不会主动夺人性命,但它却改变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磨练我们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山的桀骜不驯。”好莱坞影星威廉·达福在纪录片《高山》(Mountain)中念出这段旁白时,恐怕连最胆小的人也会变得血脉贲张。
威廉·达福
生平没胆子做些冒险的事情,《高山》的镜头倒是可以满足你体验极限运动的狂野之心;跑两步一头栽进万丈深渊、徒手攀登万丈雪峰、在众山之间走走钢丝、或者穿着飞行衣翱翔在绿野仙踪里,耳畔,有恢弘大气的交响乐响彻云霄,你似乎变身最后一秒拯救世界的詹姆斯·邦德或者是《碟中谍2》里徒手攀岩的汤姆·克鲁斯。
导演詹妮弗·皮多姆
继《高山上的夏尔巴人》之后,澳大利亚女导演詹妮弗·皮多姆(Jennifer Pidom)又一部户外题材力作于12月10、12日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展映。詹妮弗·皮多姆曾拍摄过多部山地风光类型的纪录片。《高山》中大量使用航拍镜头和延时摄影,以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主观视角,和温柔冷静的语气,“写”下了这首人类对高山的“情诗”。
《高山》海报
在记者专访该片的制片人Jo-Anne McGowan时,她透露说,其实她制作这部这部影片的最大诉求是以运动的方式吸引观众去欣赏古典音乐。影片中的配乐,是由澳大利亚指挥家理查·托奈(Richard Tognetti)指挥,澳大利亚室内乐团现场演奏的交响乐。其中部分乐曲选自意大利音乐家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的著名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纪录片《高山》的澳大利亚首映是在悉尼歌剧院举行,当晚,澳大利亚室内交响乐团担任现场演出,观众们都被点燃了。
指挥家理查·托奈
《高山》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围绕人类对高山无休无止的探寻展开。在高山面前,人类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它挑战。徒手攀岩、山地摩托、山地自行车、高山滑雪、高山速降、片中的“我们”在不停追问,“为什么山会让我们如此吸引?有时候还会因此赔上性命”。
“为什么呢……”
“因为所登的山,不仅有岩石和冰雪,还有梦想和志向,我们所登的山是我们心中的险峰……”
“可是在山顶回头看时,那是难得的壮丽和绝美。”
纪录片《高山》不仅全景展现了高山的各种形态,雪峰、火山、熔岩、雪崩、也展现了人们痴迷于它的严重后果,但依然阻挡不了人类想要征服它的野心和欲望。
影片最后对人类和高山的关系,给予了很有趣的概括——“大部分人着迷高山的原因,一半是自恋,一半是着迷于遗世独立。”
《高山》剧照
【对话】
:以往看到的登山题材纪录片就是看人类如何征服高山,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这部纪录片似乎从更自然的角度讲述了人类和高山的关系。
Jo-Anne McGowan:没错,我们觉得除了在表现人跟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之外,更想要去展现的是人将自然当成一个合理的方式去生存、去对待。人和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互相征服的关系。
:想要最后达到什么效果?
Jo-Anne McGowan:像是一种所谓的冥想,或者是一个回归人性的方式。与其说像其它影片一样去更关注、评判人类挑战高山,去做一些极限运动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一个非判断性的、没有道德制高点的评价,人类去挑战自身极限,挑战自然极限的过程中,如何看到人性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关注于这个行为或者关注于登山,可能是超出于登山之外的一种更深层的人性回归。
《高山》剧照
:这部纪录片几乎被音乐铺满,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呈现方式?
Jo-Anne McGowan:因为我们是先有了音乐,再根据音乐配上需要的画面。我自己非常喜欢有戏剧冲击性的呈现方式,目前做的一个系列就是关于如何把年轻的观众带进电影院去欣赏交响乐。这样看起来虽然不是很搭调,但是我还是想要去继续这个系列,希望可以看到年轻群体在古典交响乐面前的一个反应和冲击。
另外,我本身非常喜欢历史档案,这也成为了我下一个目标,我也很想把这些澳大利亚的历史看看用一种什么样比较有戏剧性有冲击性的方式,跟看起来比较沉闷枯燥的这种历史档案相结合起来,然后给大家呈现一个一点都不古板的关于历史的电影。
:你认为极限运动爱好者为什么会这么爱冒险?
Jo-Anne McGowan:在我看来其实分成两层的,第一层有点太过追求极致,比如说他们会去追寻风,我没有办法去理解,因为大部分做这样运动的人最后都会死,在我看来可能是一个万劫不复的事情,所以我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第二层对我来说相对温和一些,虽然我还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个行为本身,但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内心,他们更想把自己推向一个极致,然后去探索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去完成一个自我救赎或者自我找寻的过程。
《高山》剧照
:我注意到音乐的多变性,除了古典音乐,还有一段很嗨的摇滚乐。
Jo-Anne McGowan:其实澳大利亚室内音乐交响团不光是一个古典的交响乐团,他们的首席小提琴也是一个歌手,在古典乐团之外,他们自己有一个电子乐队,他们是一个非常有活力非常灵活的乐团,跟他们合作也是一个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们在画面和音乐之间一直在权衡,想表示我们对于古典音乐的尊敬,所以后期会对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旁白的文字像一个寓言,也像诗歌,有没有受到什么小说或者电影的启发?
Jo-Anne McGowan:是的,受到英国自然作家罗伯特·麦克法兰(Robert Macfarlane)的启发。影片中诗意的脉络来源于他的“心灵的山脉”(Mountains of the Mind)一书。
山是不寻常的,因为它通常没有性格特色。当我们的导演詹妮弗开始考虑(旁白)叙事的好处时,她找到了罗伯特·麦克法兰。(旁白)叙事是一种诗意的线索,可以将一些不同的想法捆绑成一个单一的叙事。
2015年10月,詹妮弗在英国剑桥拜访了罗伯特。罗伯特当时是剑桥大学英语系的文学和人文学科的一名学者。罗伯特迅速地翻看电影(素材),那些带来情绪和光线的变化,想到了他为“山”写的话,他说有些镜头激发了他的某些东西。有时詹妮弗也会非常具体地说明她想要什么。
整部电影都必须传达出电影旅程的史诗性质。这就是挑战,我们都很乐意尝试去迎接它。一年多来,我们痴迷于单个单词,单个逗号,旁白的节奏……《高山》是我制作的最令人兴奋的电影。我将永远因为我参与了这项工作感到自豪和幸运。
《高山》剧照
:为什么会选威廉·达福来配旁白?
Jo-Anne McGowan:我们在一个电影里看到他的一个片段,觉得他声音非常好,特别有那种回响。通过朋友联系到威廉,去提这个提案的时候,他就答应说可以,威廉是一个非常慷慨而且善良的人,如果能跟他保持一个长期的合作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是哪部影片的片段?
Jo-Anne McGowan:《布达佩斯大饭店》。
:对于旁白的要求是怎样的?对威廉的配音是如何评价的?
Jo-Anne McGowan:旁白叙事是少量的,但这是一项严格的工作,它在电影中,也要为电影留出呼吸的空间。不能让叙述破坏音乐的完整性,不能让音乐压倒“歌词”。
罗伯特说:“我听到他(威廉·达福)说的第一句话就使我头盖骨发麻。他只用了10个字,我就知道没有比这更好的叙述者了。他那饱经风霜的声音,那平静的耐心和优雅。听到威廉·达福读我的旁白,这是我写作生涯的高潮之一。“
:在澳大利亚,上院线的纪录片票房如何?
Jo-Anne McGowan:其实很难。我们在澳大利亚上映的时候刚好跟《星球大战》撞在一起,我当时当时觉得完蛋了,绝对不会有人来看。但结果《高山》成为了澳大利亚纪录片票房上最高的。我想可能有些观众有逆反心理,大家都去看热映影片,我就来一部小众的,哈哈!
:这部影片也对现实进行了批判,比如“登山已经变了味儿”、“登山不是探险是排队”,可是遗憾的是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去讲。
Jo-Anne McGowan:你能看到这个点非常好,显然导演已经在《最后的夏尔巴人》里已经着重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在这部影片里我们就没有插入过多这个话题。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曾经放过一部修复影片《珠峰史诗》就是现场配乐,挺嗨的,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做《高山》的现场配乐版?
Jo-Anne McGowan:我是希望澳大利亚室内乐团能够授权给当地的乐团,来使这个事情能够得以实现,毕竟澳大利亚室内乐团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去参加。我也非常期待有一天可以在中国做一次现场配乐吧。
登山 古典音乐 探险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