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陷阱眼里的动物:颠覆认知与理解
2019-8-15 07:52点阅:2407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小 中 大 繁体
相机陷阱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尤其是在引入彩色摄影技术以后。这种远程相机配备了动作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对于捕捉动态目标显得得心应手。而且,既能自动拍摄野生动物又不会造成干扰的特性使其成为相关科学领域的福音。
北方斑点鸮(学名Strix occidentalis caurina) | 一只北方斑点鸮掠过美国加州北部的一片红杉林。该极度濒危物种原产自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美国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等多地的原始雾林。 摄影:MICHAEL NICHOL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撰文:RUHI MANEK
从研究领域扩展到保护事业,相机陷阱彻底颠覆了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认知与理解。
相机陷阱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应用范围愈发广泛,尤其是在引入彩色摄影技术以后。
这种远程相机配备了动作传感器和红外探测器,对于捕捉动态目标显得得心应手。而且,既能自动拍摄野生动物又不会造成干扰的特性使其成为相关科学领域的福音。
“相机陷阱的伟大之处在于:记录影像,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这对科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动物学家和相机陷阱专家Roland Kays说道。
举个例子,2017年,巴拿马北部的相机陷阱拍摄到薮犬生活于此的影像,为科学家提供了这种极少露面、研究匮乏的动物的最新证据。
人类的力量
作为一种科学设备,相机陷阱追求的并非拍得多么唯美,而是获取特定区域里动物的真容。
然而,越来越多的外行人注意到相机陷阱的艺术性与科学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比如,有些民间研究者在自家后院安装相机陷阱,把拍摄结果分享给科学家,后者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方的数据进行比对。
Kays认为:“这样的合作方式推动着普通民众参与科学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各类动物。”
不可否认,相机陷阱也有缺点,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贵。好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机陷阱的价格逐渐走低,而且质量还越来越好,可以更透彻地记录各类物种。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相机陷阱带来的抓拍美图吧,不管是北方斑点鸮在夜间的靓影,还是灰熊盗取苹果的憨态,无不令人惊喜感叹。
灰狼(学名Canis lupus) | 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一只灰狼啃食着淹死的野牛。美国本土48州曾大肆猎杀灰狼,致使其几近灭绝。上世纪90年代,美国西部通过不断引入外来灰狼,终于使其规模有所恢复。 摄影:RONAN DONOVA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长耳鹿(学名Odocoileus hemionus) | 在美国大蒂顿国家公园附近的水牛叉河不远处,一只长耳鹿踏过山野烂漫的小径。长耳鹿土生土长于北美西部,因其长如驴耳的大耳朵而得名。 摄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灰熊(学名Ursus arctos horribilis) | 这头灰熊拍摄于怀俄明州。灰熊曾广泛分布于北美西部,甚至出没于大平原地区。 摄影:JOE RII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灰熊 | 这幅抓拍佳作来自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某个相机陷阱,一头灰熊正抱着一棵苹果树的树干,试图够到它的果实。尽管身为顶级捕食者,但这些大家伙也经常享用坚果、浆果和水果。 摄影:MICHAEL NICHOLS
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 | 这只黑猩猩迷上了塞内加尔Sakoto池塘边的枝干。黑猩猩能依靠四肢在地面上快速移动,但它们更喜欢在树枝间摇荡,就连吃食睡觉都要在树上。 摄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兀鹫 |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一群黑白兀鹫(学名Gyps rueppellii)和非洲兀鹫(学名Gyps africanus)正抢食一具动物残骸。这些兀鹫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清道夫角色,但遭到人类的猎杀、投毒以及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挤压,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摄影:CHARLIE HAMILTON JAM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冈比亚巨鼠(学名Cricetomys emini) | 这是一只来自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的冈比亚巨鼠。这些啮齿目动物的嗅觉极其敏锐,能嗅出雷区中的炸药。 摄影:CHRISTIAN ZIEGLER
土豚(学名Orycteropus afer) | 在赞比亚的卢安瓜谷地,一只土豚乘着夜色爬出地洞。这种夜行动物凭借着长长的鼻子和铁锹般的爪子,在挖洞和觅食白蚁两项技能中表现优异。 摄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非洲疣猪(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 | 同样是来自赞比亚的卢安瓜谷地,这张特写照片的主角是一头非洲疣猪,充分展现了该物种异于常猪的特性:尖獠牙、长而扁的头和稀疏的鬃毛。这种动物适应力极强,经常通过在泥里打滚来驱赶暑热和虫子。 摄影: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非洲森林象(学名Loxodonta cyclotis) | 这头非洲森林象正在加蓬卢安瓜国家公园的池塘里泡澡。 摄影:MICHAEL NICHOL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古氏树袋鼠(学名Dendrolagus goodfellowi) | 新几内亚岛福贾山的一个相机陷阱为我们拍到了世界上最稀有的树袋鼠物种之一——古氏树袋鼠,而且这个小家伙非常上相。栖息地的持续丧失致使古氏树袋鼠深陷濒危泥沼。 摄影:TIM LAMAN,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印度独角犀牛(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 | 这是印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的一头印度独角犀牛,它的头部或因争斗受了伤。虽然体型庞大,但印度独角犀牛非常灵活,跑起来也很快。据记载,它们奔跑的时速高达50公里。 摄影:STEVE WINT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孟加拉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 | 两只孟加拉虎幼崽一同出现在印度班达迦国家公园的某个相机陷阱的视野里。孟加拉虎幼崽通常会在18个月大时离开母亲,那时它们已有足够的力量和技巧来捕猎,以及建立在群落中的威望。 摄影:STEVE WINT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鬃狼(学名Chrysocyon brachyurus) | 为了在高高的沼泽草中觅食,鬃狼逐渐演化出四条大长腿,就像巴西潘塔纳尔湿地的这只鬃狼一样。鬃狼喜欢独自猎食,并用自己的尿液标记领地。 摄影:JOEL SARTOR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非洲林狸(学名Poiana richardsonii) | 在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的夜晚,一只非洲林狸潜伏着准备狩猎。这种形如猫的食肉动物非常轻盈,通常体重不足1公斤。 摄影:CHRISTIAN ZIEGLER,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长耳鹿 | 这里是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东南部的飞鹰坳,一只小长耳鹿懵懂地徜徉其间。 摄影:JOE RII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西非尼罗鳄(学名Crocodylus suchus) | 乍得扎库玛国家公园的萨拉马特河是众多鳄鱼的家园。一架相机陷阱抓拍到一只西非尼罗鳄的尾巴,当时它正打算回到河边的窝里。 摄影:MICAHEL NICHOL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