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滑嘴犀鹃

滑嘴犀鹃

时间:2020-1-8 18:09|查看:952|评论:0|字体: 繁体

滑嘴犀鹃

滑嘴犀鹃(学名:Crotophaga ani),又名光嘴犀鹃或平嘴犀鹃,是一种大型杜鹃科鸟类,广泛分布于加勒比地区至南美洲中部的大厦谷草原一带,目前没有已知的亚种。

保护状况

滑嘴犀鹃

无危(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鹃形目 Cuculiformes

科: 杜鹃科 Cuculidae

亚科:犀鹃亚科 Crotophaginae

属: 犀鹃属 Crotophaga

种: 滑嘴犀鹃 C. ani

二名法

Crotophaga ani

Linnaeus, 1758

学名释义

滑嘴犀鹃的种名“ani”系来自现今已绝迹的图皮语,是18世纪以前南美东部的图皮人对这种鸟类的称呼。在信史上,这名称最早出现在1648年成书的著作《巴西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 Brasiliae)。该书是史上首部有系统的,且科学的记录巴西生物相的典籍,是德国博物学家 George Marcgrave 在巴西的考察结果。书中提到“Ani”这种鸟的双翅、喙部、眼睛、双脚都是黑色的,尾羽相当长。有四只脚趾,其中两只向前,另外两只向后。会大声发出“yiiiiy”般的升降单音叫声。

辨识特征

本种属大型鸟类,但在犀鹃家族中仍属中等(体型略大于沟嘴犀鹃但远小于大犀鹃),全长约30至36公分(12至14英寸),翼展长度43至46公分(17至18英寸)[4];雄鸟体重88至222公克,雌鸟76至112公克。滑嘴犀鹃的雄鸟和雌鸟外型大致相同;成鸟羽色全黑具光泽,尾羽长约17.2公分,呈长扇形,喙部宽大而前端略为下弯,顶部明显隆起,形成一道脊梁般的突起物。虹膜呈黑色或棕色。

叫声

不同的文献对于滑嘴犀鹃的叫声有不同的描述,像是“ah-nee”、“ooo-leeek”、“oueee”,但都指出它们的声音非常独特且极其尖锐,短而急促的鸣叫一至四次,如同吹哨子一般。多在起飞或警告同伴时才会鸣叫,尤其在警告同伴时更会持续到警戒目标(特别是人类)离开为止。

滑嘴犀鹃分布范围

滑嘴犀鹃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范围极广,北起佛罗里达南部,经巴哈马群岛、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地峡,延伸至南美洲及加拉巴哥群岛,最南端至巴西南部的彭巴草原和阿根廷北部的大厦谷平原。滑嘴犀鹃没有迁徙的习性,在其分布区内是很常见的留鸟。

栖地环境

滑嘴犀鹃喜好群居,尤其在繁殖期更有多达17只的群体记录。和其他犀鹃一样,本种也属于树栖性鸟类。栖息地从湿润到半干旱气候都包含在内,如次生灌木丛、潮湿多雾的森林空地、河中小岛、牧场、农田、乡间道路、荒弃的空地等空旷而开阔的地域都可作为它们的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滑嘴犀鹃不善飞行,但对趾足构造很适于行走和奔跑,因此多在地面上觅食。滑嘴犀鹃的食物很多,从白蚁、螳螂、小型甲虫(萤火虫、象鼻虫等)、蝗虫、蜘蛛、蜈蚣,到大型昆虫、小型爬虫类与青蛙,甚至是其他种鸟类的雏鸟,当缺少以上的食物来源时,它们也会取食植物的果实(垂花琴木、柑橘属、乌蔹莓属等)或是种子。偶尔它们也会吃掉牲畜身上的蜱、螨等等的寄生虫,因此常可在农耕地附近见到它们。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