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 与自己好好相处的全新起点
认识自己需要耐心,可能会有一些新发现,有些时候这些自我特质可能对生活派不上用场或造成困扰,还是要懂得自我欣赏并且肯定「这就是我」,接纳自己的样貌,提供与自己好好相处的养分。
两年前,我和姊姊准备到泰国旅行,在前往机场的巴士上接到姊姊的电话,她的车在路上与人擦撞需要处理,有可能赶不上飞机,若来不及就要我自己出发到泰国,隔天她再过去。
挂掉电话后,脑中马上出现很多担心,怕语言能力不足沟通困难、担心一个人无法应付突如其来的问题。最后姊姊如期赶上飞机,我的担心才消失。我跟她分享了当时非常担心的心情,她好奇问:「我们来泰国旅行已经7、8次了,你应该很熟悉,怎麽还会担心?」当时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这次的经验,让我想起多年前由茱莉亚.罗勃兹主演的电影《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心中也燃起想要真正一个人旅行的念头,因缘际会下终于在去年12月决定安排一趟两星期属于自己的旅行。
在旅行中看见自己
在决定一个人旅行前,花很多时间检视担心,看见自己是个不喜欢冒险的人,总是选择待在安逸的环境才觉得安全,因此旅行一定需要有朋友同行,并且依赖对方。接触自己后才发现: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有很多的焦虑,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到。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旅行的意义
旅行方式有很多种,这次会选择自由行展开一个人的旅行,对我来说一方面是挑战,从安逸中给自己一些冒险和尝试,另外一部分想透过这个过程好好认识自己,并与自己相处。
旧有的习惯浮现
我很快决定以泰国这个我熟悉的国家,作为一个人旅行的开端。规划好机票和住宿,也尽可能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先预想一遍,并且思考若真实发生该如何解决。
在旅行的过程中,大多以我熟悉的区域为主,我开始好奇「安全感」对我的重要性。回想童年由于父母亲忙于工作,国小时母亲教我如何从家裡往返学校、路上有哪些东西可买来吃,我都按部就班直到长大。正因为安全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因应不确定的状态,我渐渐培养出规划的能力。
情绪淹没了自己
这趟旅行有个印象深刻的经验:从芭达雅回曼谷,我选择搭乘巴士,必须自行从饭店前往巴士站。我鼓起勇气拦了路边双条车(芭达雅的主要交通),司机开价200元车资,不过市区到巴士站车程不远,因此我出价50元,一来一往议价不成后,司机在路边对我大吼大叫,要我滚开。我就带着受伤又丢脸的心情快步离开,决定不再拦车,改用步行走到巴士站。就这样,只要20分钟车程的距离,我花了将近2小时才到。朋友听了很惊讶,认为不过就是杀价失败而已,「怎麽你的反应这麽大呢?」
随后的旅程,我都在感觉「自己怎麽了?」这个感受很真实,觉得自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却被拒绝。被情绪淹没的我,当下只能停留在被拒绝的心情裡,很快地自动决定,不要再一次尝试。我也发现,当情绪不佳时,原本擅长的规划能力也受到影响,无法提供自己协助。
好好与自己相处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与自己好好相处不是容易的事,这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慢慢透过练习培养的能力。选择一个人旅行,去除角色的包袱,就有更多时间感觉自己并对自己好奇,慢慢理解自己,有助于接纳我们真实的样貌。
回到自己
旅行从准备、开始到结束的这一段过程中,总会发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因此可以练习从这些事件中将眼光转回到自己,观察并感受各种情绪,开启对自己的好奇。
理解自已
将旅行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经验记录下来,好好探索当下的影响及反应,若旅行当时不允许,可以等到行程结束后,给自己一段时间去反思,有助于理解自己的样貌。
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需要耐心,可能会有一些新发现,有些时候这些自我特质可能对生活派不上用场或造成困扰,还是要懂得自我欣赏并且肯定「这就是我」,接纳自己的样貌,提供与自己好好相处的养分。
与自己好好相处,其实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刻练习。一个人的旅行更可以直接地观看自己,旅行中的任何经验皆无法躲藏,只能交由自己去面对,就能看清自我如实的样貌。
(本文作者为旭立文教基金会谘商心理师许家玮、谘商心理师赵慈慧)
旅行的意义 自己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