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2020-3-5 11:49

来源:物种日历|695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随着东北地区的禁猎和封山育林政策,狍子的种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但要充分回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狍子并不傻,如果我们让一种栖息地分布范围这么广、适应能力也这么好的动物走向末路,真正愚蠢的应该是我们。

ico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孩纸,我对狍子的“了解”,最初来源于那句著名的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给一个认知水平有限但是脑洞很大的少年留下了错误的印象,认为在大东北吃个狍子,就像在大吃省吃个煲仔饭那么简单。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大东北不是那么容易能吃上狍子(大吃省现在想吃个正宗的煲仔饭也不容易啊),狍子也不是像家养的牲畜那样,随随便便可以打死拿来吃的。

  来来来,看看狍子的真身

  空齿鹿亚科也许是鹿科里最迷人的一族,因为这一个亚科当中既有驼鹿这种泰坦级巨人,也有像普度鹿(Pudu spp.)这样的小矮个子。作为空齿鹿亚科的一员,狍子长得相对普通了一点,仅有的一个著名标签,竟然还是一个“傻”字。

  不过很显然,作为一种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黄沙滚滚的黄河平原,再到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根部均有分布的动物,一个“傻”字很显然不足以描述东方狍(Capreolus pygargus)的全部。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东方狍的科学插画。图片: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 Flickr

  注:西方狍(C. capreolus)分布在欧洲、小亚细亚和里海附近,中文语境里说狍子都是指东方狍(C. pygargus)。

  稍微浏览了一些关于东方狍的文字描述后,我发现狍子这种动物和传说中的“傻”几乎完全不沾边:它听觉灵敏,警觉性高,食性复杂而丰富,适应性较强,跑起来飞快,这似乎才是野狍子的真面目。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飞快奔逃的西方狍。图片:Pixabay

  你们眼中的傻狍子并不傻

  那么传说中的那股“傻”劲到底从何而来?从这些文字和关于狍子如何“傻”的描述之中可见一斑:不是狍子傻,而是人觉得狍子傻。这种误解是过分“拟人化”地解读动物行为的一种表现。

  对于狍子的“傻”,最多见的描述是这么一句:如果猎人用枪打狍子但没打中让它跑了,只要在原地等候一阵子,狍子自己就会跑回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唔,如果从人的角度来说,被人打了一枪没打死,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的话,确实像恐怖片里面的群演一样傻。但对于狍子这种有着明显领地化行为的动物来说,这种“回头看”就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举动了: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危险之后,绝大多数领地型动物都会回到危险发生的地点附近,重新观察并且评估威胁。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要想让狍子离开自己的家,可不容易。图片:Valeriy Maleev / NPL / Minden Pictures

  如果这种突发的危险只是一种偶然发生的现象,比如说,刚好有一只路过的老虎想要拿你打牙祭,发现你跑了之后它选择去野生动物园吃现成的而放弃继续打猎,那么在危险过后,这片领地还是安全的,可以继续在这里吃喝拉撒睡、过上幸福的生活。

  反之,如果这个危险源没有离开,而是直接变成了一个持久且巨大的威胁,比如说,突然间有几台金属巨兽把你家推平了之后,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巨兽在上面奔跑,那么你只能放弃这一苦心经营的栖息地,重新寻觅适合的居所。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走投无路的时候,狍子还会游泳。图片:Valeriy Maleev / NPL / Minden Pictures

  森林环境复杂,捕猎面临许多变数,所以森林的捕食者通常不会穷追不舍,而是更倾向于一击不中,开局重练。狍子逃出一段距离之后,大型食肉动物通常已经撤退,危险已经解除,它回来看看,其实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了。

  固守家园,狍子也不容易

  诚然,对于领地型动物来说,离开自己的领地去尝试寻找一片新的领地,要远比我们离开老家去异国他乡发展难得多,毕竟我们混不好了还能回家,而它们一旦离开熟悉的栖息地,面对的就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选择、整个种群生存繁衍的安危。因此除非遇到迫在眉睫、持续且不可抗的威胁,它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原有的生存空间

  在严寒的冬季,狍子为了维持体能,会在枝条茂密,可以挡风的地方,刨开积雪制造一片裸地,供自己卧地休息。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个“床”跟小龙女睡的寒玉床没啥两样,对狍子来说却是保存一线生机的神器。猎人到来时,饥寒交迫的狍子没有足够的体力逃跑,又不忍放弃无比重要的“温床”,结果就是正撞在猎人枪口上。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在欧洲,卧在地上歇息的西方狍。图片:Steven Ruiter / NIS / Minden Pictures

  而狍子的分布区域多数位于寒带和亚寒带,要在高寒气候、植被丰富度欠佳的环境中寻找一片适宜生存繁衍的领地显得尤为不易。因此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狍子对于固守自己的领地有着一股“拧”劲,而这样的行为,却恰恰会被一种持续而不可抗的巨大威胁——人类——所利用,然后再给它们贴上一个“傻”的标签。

  狍子不好养!野狍子更不应该养!

  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狍子是一种温顺乖巧、易于驯养的动物。然而现实要打脸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1、到目前为止,狍子的人工养殖技术和驯化技术还不成熟;

  2、狍子很早就是“三有动物”名录上的一员,未经许可,捕猎、养殖等都是违法的。

  (注:“三有动物”名录指《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狍子们有着暴躁敏感的一面。野生狍子如果被关起来圈养的话,会出现惊恐、躁动、狂奔、撞墙、绝食等一系列过激行为,存活率非常低。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农业技术教学”中展示的成群饲养的狍。图片:des2213 / bilibili

  作为一种营小集群、大领地生活的动物,狍子并不适宜被大规模集中在一个小圈当中饲养,特别是公狍子,性格也和多数雄性鹿科动物一样并不怎么好,繁殖期尤甚,平时不群聚,自然更不适合被圈养。虽目前虽有用圈养狍去协助驯化野生狍的技术,然而让野生狍子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需要漫长的时间

  利字当头,有多少“饲养场”愿意把成本投入这些无法马上获利的事情中呢?我们心里应该有数。在狍子作为“呆萌网红”出了名之后,网上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大量“优质狍源”和“大型养殖场”,“网红”有苦说不出。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出现在杂志上的“养野狍”教学信息。图片:网络

  狍子们不容乐观的未来

  事实上,作为一种动物,狍子的皮毛可以做衣服、肉可以吃、骨头被认为可以入药、角也被当作药或装饰品,再加上一个巨大的“傻”字贴在狍子的白屁股上,我国的狍子现状显然不乐观到哪里去。

  栖息地因为修路施工和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张而被挤压,人工造林导致食源丰富度下降,再加上偷猎偷捕的现象屡禁不止,东北地区的野生狍子早已没有当年的繁盛。农业活动和修路,又将狍子的栖息地割得支离破碎。小块栖息地上的狍子小种群,面临着近亲繁殖导致基因多样性下降的危险。

“傻狍子”不傻,真正傻的是人类

  1921年,被猎人射杀的东方狍。摘自Across Mongolian plains; a naturalist's account of China's great northwes一书。图片: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 Flickr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的禁猎和封山育林政策,狍子的种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但要充分回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狍子并不傻,如果我们让一种栖息地分布范围这么广、适应能力也这么好的动物走向末路,真正愚蠢的应该是我们。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狍子 野生动物 皮草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