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藏阿里古格王朝:壁画色彩至今浓艳如初

  • 21963人参与
  • |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 |
  • 分享到:
loading...

图集简介:

雄踞于西藏西部古格王国,繁荣兴盛了七百年。这个曾经开启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了重振佛教的国王和大译师仁钦桑布;吸引了印度班智达阿底峡和葡萄牙传教士安夺德的伟大王朝,在它覆灭后留下了大量的晨报、寺院、石窟、壁画、塑像、器物、经书....

相关图集推荐:

         雄踞于西藏西部古格王国,繁荣兴盛了七百年。这个曾经开启了藏传佛教后弘期;出现了重振佛教的国王和大译师仁钦桑布;吸引了印度班智达阿底峡和葡萄牙传教士安夺德的伟大王朝,在它覆灭后留下了大量的晨报、寺院、石窟、壁画、塑像、器物、经书......(托林寺出土的胜乐金刚擦擦)          依山而建的古格王宫,四面悬崖,仅有一条地道直通山顶,王宫另有取水暗道。在冷兵器时代,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城堡之一。          托林寺迦萨店西北角的佛塔。佛塔外部与塔中殿堂建筑及塑像、壁画损毁过半,殿内东、北、南三面各有一龛,东龛为泥塑立佛,南北龛为站立的泥塑菩萨——残存的克什米尔风格壁画色彩至今浓艳如初,壁画内容有度母、金刚、护法神、僧人礼佛、供养人等。          香孜古城遗址在扎达县的香孜乡,坐落在象泉河的一条河流旁,历史上曾是古格王国的大城之一,也是王国的粮仓。站在高高的城堡上能看到河谷里开垦出成片农田。今天人们的生活与先辈一样,除了种植青稞以外也放牧和养殖牛羊。          建于996年的托林寺,不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第一次盛大集会——火龙大法会的举办地,还是11世纪藏地最大的佛经翻译中心。当时托林寺的灵魂人物是大译师仁钦桑布,他曾与阿底峡在托林寺进行翻译和辩经。托林寺白殿所绘的这幅壁画是仁钦桑布还是阿底峡?有学者认为是阿底峡,也有学者认为是仁钦桑布,托林寺的僧人们认为是仁钦桑布。          除了少数历史学家,人们早已忘记它的存在。它不在公路沿线,不在西部最辉煌的古堡名单上,与阿里众多废墟相比,它显得毫无吸引力。          大鹏金翅鸟又叫迦楼罗,是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性情猛烈的神格化之鸟。在藏传佛教中大鹏金翅鸟是象雄人所崇拜的神鸟。托林寺出土的这尊镏金铜雕大鹏金翅鸟,多出现在佛龛背面的正中部分。          80多岁的大卓嘎是古格玄舞的传承人。在历史上,玄舞除了藏历四个不同的节日里跳,还要为扎布让宗的宗本跳。上世界60年代,玄舞传承出现了断裂,今天比大卓嘎年纪长的人已经去世,比她年轻的人又没有学过,她成了玄舞最后的传承人。          多布杰家的全家福。多布杰是扎达县香孜新寺里三位看守寺院的老者之一,轮到他值班的时候就会住到寺里去,老香孜寺在他少年时代就破坏了。他学过一些佛学经文,在这个村庄里,如果遇到什么活动,也能做一些诵经祝福之类的活动。          在扎达县东嘎乡东嘎新寺底下,藏族牧民一家正在村口的小河边取水。东嘎村的东嘎-扎西曲林寺遗址和皮央遗址,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佛塔组成的大型遗址,为公元10世纪所建,是古格王国的宗教和文化重地。          东嘎石窟群是古格王国早期遗存,位于东嘎村西北山崖上,依山势呈东北-西北走向分布。洞窟里的壁画内容丰富而精彩,呈现明显的克什米尔艺术风格,主要有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力士像、供养天女像和孔雀、龙鱼、双龙缠绕、双凤对立等各种装饰图像以及一些异域的人物和天女图案。这是东嘎1号洞窟,窟顶为四方形藻井,墙面为坛城图案。          成就高僧必须熟读“五明”经典,多年苦读经书和辩经才能掌握佛学知识,学识卓越者才能为格西。托林寺出土的这尊小型泥塑,塑造了一个手持经书的僧人,面部神态生动,好似意犹未尽,仍沉浸在诵经状态里。此外,托林寺还出土了一大批的泥塑像残件。          态安详的奏琴天女,左手握琴,右手拉弓;头戴花冠,天衣飘带。          供水天女手持海螺,身姿舒展,犹如轻歌曼舞。这是托林寺集会殿后殿西壁的伎乐天女图,有学者认为是藏族舞蹈造型的经典动作,可以看到10世纪前后古格宫廷舞蹈的些许风姿。          托林寺白殿西壁的观音像。菩萨右手结与愿印,自在地坐在莲座上。          着装质地请拨,衣纹流畅,裤装上绘有“双人对座”和“四喜人”等装饰图案。娴熟典雅的线条、色彩、造型、构图、装饰使得观音像风姿绝伦。          古格王国遗址的红殿因建筑外墙的颜色得名,但殿内的主色调大多为红蓝两色。殿内壁画创作于16世纪前后,是王朝晚期作品。此处壁画以蓝色为底,一男子坐于树下,飞禽走兽点缀其中。有学者认为描绘是苦修者在山林中修行。          托林寺的天花板图案装饰非常丰富:有伎乐天女、妙音鸟、飞天、双狮游戏、鸾凤、圆形莲花、菱形纹、云纹吉祥八宝、羚羊、卷草纹、飞禽图案等十多种装饰。集会殿天花板上这两只妙音鸟自由奔放,笔法精准,设色得当。          托林寺集会殿后殿西壁上的达摩多罗尊者象是托林寺壁画的精品之一,也是西藏所见的年代较早的达磨多罗画像。这幅绘于15世纪的画像吸收了印度、克什米尔、中亚以及中原等多种技法和多远文化色彩,并将其和谐地融会于同一画幅中,体现了后期古格佛教艺术庄严华美的审美情趣。          藏地寺院壁画中多有达摩多罗尊者像,但托林寺的这幅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达摩多罗身边描绘的猛虎,在此是他的助手,当十六罗汉在山中静养的时候,这只猛虎就会与达摩多罗一同保护罗汉们免受山中猛兽的侵害。在托林寺壁画中,老虎、狮子、龙和白象等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动物,也是常见的题材。          托林寺的主殿迦萨店已损毁大半,壁画造像所剩无几,幸运的是,在其四周所建的塔中还有部分壁画的遗存,让我们得以窥见10世纪托林寺初建之时装绘的,有着典型克什米尔风格的佛教艺术。          迦萨殿西北塔佛龛外侧的度母像红色的肌肤。          迦萨殿北壁的骑羊女神跨下的黑羊。          克什米尔风格的另外一个明显特征——服饰和装死刑图案呈现波斯艺术的影响,也在东北塔中就八难菩萨观音壁画和西北塔南壁供养人画像中得到清晰体现。          克什米尔风格的其他特征还包括:佛像主尊的背光与连坐成正圆形,人物眼尾细长,手指尖肉上卷,人物描绘偏于妖冶性感。从托林寺的晚期壁画和阿里地区的其他寺庙壁画可以看出,克什米尔风格的许多特征在托林寺江城之后的而许多个十几里一直绵延传承。          1630年,拉达克攻打古格。军队把古格都城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采取步步紧逼慢攻、围点打慢的战术,使古格军队如笼中野兽。得不到外援的国王率宫廷卫队固守城堡,终因断粮断水被拉达克人全部俘虏,押往拉达克首府,王宫也被洗劫一空。          1985年,考古学家张建林在古格王国一直山顶东侧的悬崖边缘,发现了内外套件的窑洞,前室堆满了散乱的竹、箭杆大多是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少量成品药回收整修的。后室有28个保存基本完整的藤盾牌,用藤条盘绕编成,上面加固铁条,涂着颜色。他将此处命名为“兵器窟”。          托林寺建在象泉河的台地上,在这座寺院西侧的象泉河边上有个塔群,塔群分为两排,由108座小塔组成塔墙,传说每座小塔中都藏有一颗大译师仁钦桑布的念珠。但随着象泉河水对河岸的侵蚀,最外侧的一排塔已经部分坍塌,剩下的塔也被逐渐风化。          古格故城始于17年前的考察,遗址嫡出青藏高原西部边陲,高寒缺氧,路途遥远,周围群山阻隔,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从西藏腹地前往阿里自古被人们视为畏途。          1985年,张建林在古格王国遗址的考察中。他在一座窑洞里发现一些残缺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