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基金_行者物语
您现在的位置:行者物语 > 语燃助学基金 > 助学新闻 > 正文
搜索

大学生联合3000志愿者21天筹款百万 建希望小学

|2013-8-26 14:24|来源:京华时报|1646人参与|0条评论

  一个近乎疯狂的梦想

 

  经过讨论后,大家决定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及街头劝募的形式,为陈家寨小学募款建校。

 

  与当地政府沟通后,贾凡得知建一所新学校需要100万元,由于村民居住分散,选址成了难题,此前这里也曾得到爱心企业关注,但终因现实情况,放弃了捐助。

 

  回到学校,贾凡向社团成员讲述情况后,大家一致同意为陈家寨小学筹款建希望小学。

 

  但如何去做成了团队需要攻克的难题。

 

  有人建议说服企业,有人建议联系微博红人靠转发筹集善款,还有人建议寻求父母帮助,“这是唯一被否定的方式”,贾凡说,靠家长就失去了活动本来的意义。

 

  经过讨论后,大家决定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及街头劝募的形式募款,贾凡说,他们最初的决定是一半利用公众的小额捐款,而另一半靠说服社会上的爱心企业。

 

  为了能让资金有正规监督,贾凡联系了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基金会给予了积极回应,基金会秘书长杨震表示,对于这次筹款行动,基金会不收取任何项目管理费用,还将提供必要的帮助。

 

  项目曾因拒绝近乎中止

 

  有的企业保安一听到谈捐赠,把他们轰出大门;餐馆听到免费提供盒饭,把他们拒之门外;一些商场的负责人跟他们玩起了“踢皮球”等等。

 

  由于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初期贾凡只能带领团队利用互联网进行筹款。

 

  然而仅依靠网络完成百万筹款完全不可能,所以学期一结束,贾凡就与团队成员一同上街进行劝募。

 

  2012年5月,马上要转入街头公募了,前期的网络募捐却只有几千元。

 

  沮丧的情绪像传染病,有同学说,要不算了,反正已经尽力了。

 

  贾凡却认为这是他们与139个学生的约定,既然答应了,就要遵守承诺。

 

  筹款仍在继续。

 

  由于呼和浩特和长沙的同学数量较多,团队决定,一放假就到这两个城市开展募捐,并与各家企业洽谈捐赠。

 

  团队的另一名负责人罗怡婧说,那段时间,大家约定,所有外出的差旅、住宿费都由个人承担,募集的每一分钱都给孩子。

 

  但现实情况让包括贾凡在内的所有人备受打击。

 

  当团队到达呼和浩特后,成员分头联系企业谈捐赠,联系学校谈招募志愿者,联系商场谈场地,寻找餐馆谈为志愿者提供免费盒饭。

 

  不料,每一块工作都比预想的艰难。

 

  有的企业保安一听谈捐赠,立刻把他们轰出大门;餐馆听到免费提供盒饭,想办法把他们拒之门外;一些商场的负责人跟他们玩起了“踢皮球”,有的要市政府批条,有的要城管审批,还有要红十字会批的,太多推诿。

 

  贾凡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多失败和拒绝,“我们必须面对。”

 

  梦想仍在继续

 

  贾凡希望项目持续发展下去,并继续为139名学生寻找“一对一”的帮扶对象。

 

  虽然没有想象的顺利,但团队仍用21天时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湖南长沙、贵州贵阳、遵义4个城市发动3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街头募捐,筹得善款100万元,为建陈家寨希望小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思成·筑梦”团队的同学通过和纳雍县政府协商,得到140万元预算支持。

 

  去年,陈家寨小学新校开始动工,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大学生援建的希望小学。

 

  今年9月份,陈家寨附近的孩子们将在崭新的教室里,开始新的学期。

 

  这个筹款百万建希望小学的行动在大多数人眼里都已接近尾声,然而贾凡却希望项目持续发展下去,他们继续在为139名学生寻找“一对一”的帮扶对象,以长期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截至目前,陈家寨小学仍有40余人未成功“结对”,贾凡仍在四处奔波为孩子们寻找资源。

 

  对于贾凡来说,这个百万筹款建校的梦想仍在继续。

  • 标签: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打印】【繁体】【关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646人参与,已有0条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行者物语立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