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无计划 行走世界的技匠们
2013-10-2 13:31点阅:4397小 中 大 繁体
在德国,有这样的一类“驴友”,他们本身就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这些人身着中世纪时代工匠的服装,手拿特制的拐杖,背着行囊走在路上。当然,他们可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他们还要在沿途工作,靠手艺吃饭、住宿,他们被称为“技匠”(journeyman,熟练的手工匠人)。
2008年12月31日,德国大街上走过来的技匠们。
在德国,有这样的一类“驴友”,他们本身就是一道奇特的风景线。这些人身着中世纪时代工匠的服装,手拿特制的拐杖,背着行囊走在路上。当然,他们可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他们还要在沿途工作,靠手艺吃饭、住宿,他们被称为“技匠”(journeyman,熟练的手工匠人)。
行走3年的女石匠艾米
有一天,英国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来了一个女子,她叫艾米,26岁,是德国的技匠。这是她首次来英国,此前她已在路上行走了3年,这是最后一年。作为石匠,她得在旅途中积累经验。3年来她已到过欧洲大陆多个国家,她决定到英国闯闯。
身为技匠,必须在路上找活干。来这个教堂前,她在别处没找到工作。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正好需要石匠,她可在这里工作3个月。她终于能够在旅途中暂时安顿下来,有机会挣些钱,然后好好逛逛这个国家。
艾米接受过正规教育,后来又到艺术学院学习雕塑。在艺术学院学习的第二年,一个女技匠来到该校,告诉学生们有关技匠的精神及其个人经验。艾米听得津津有味,完全被这个女子的经历打动了。艾米暗下决心,完成学业后也要当这样的“驴友”。
1990年伸拇指要搭便车的技匠(资料图)
技匠曾被纳粹禁止
技匠这一行当,可追溯到中世纪。中世纪时,德国境内手工艺业发达地区普遍设有行会组织,行会的成员按入会时间长短、技艺熟练程度等情形,划分为学徒(Lehrling)、技匠(Geselle)及师傅(Meister),学徒经过长期训练后,经过证照考试而循序晋升为技匠、师傅。
当时,学徒结业升为技匠后,需要到处走走,以便积累经验,方能成为所在行业的师傅。如果不完成这种特殊的旅行计划,就不会被当时的行会接纳,甚至无法参加晋升为师傅的考试。
在离开家乡之前,他们必须通过考试。他们随身携带的,也只是一个背包(里面装有工具)和一个手杖,别无长物。在“走世界”的3年训练期间,他们不得回家,不得乘坐公交车。他们需要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询问是否需要修葺屋顶、做家具或者缝纫衣服等,以此换得免费食宿。
按照传统,他们离开家乡的城镇前,通常会在耳朵上戴金耳坠,一旦客死他乡,为他们办丧事的人就可拿着这些东西,为他们办一个体面的丧礼。而现在,这些人改为用锤子在耳朵上嵌入一枚小钉子。
可别小看这些人。欧洲绝大多数的大教堂,都是他们参与修建的。不过,到了工业化时代,这种行当开始式微。19世纪,这一制度逐渐衰落。直到上世纪20年代,在欧洲还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然而,德国纳粹攫取政权后,禁止了这一行当。二战后,这种技匠已为数很少。后来的柏林墙又阻碍了技匠行进的步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一行当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行囊和旅行簿
有比较一致的行头
目前,在德国有5种旧式的技匠协会及两种较新的技匠协会。他们的成员都需要拥有这种经历,沿途要遵守本协会的规章。法国也有类似的协会,但德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旧式的传统。
德国技匠奇特的打扮,至少有150余年的历史了。这套行头包括一顶大礼帽、双肩背包、宽袖子的白色衬衫、喇叭裤和夹克。他们的行囊里,还有睡袋和衣服等。不同行业(如木匠、石匠、制陶匠)的衣服,其材质、颜色也不相同。例如,石匠的衣服是灰白色的,木匠的衣服是黑色的。这些衣服通常是由师傅级的裁缝缝制。技匠工作时穿一套,在路上行走时穿另一套。在世界行走的两三年里,他们就靠这几套服装了。
作为技匠,通常需要旅行两三年:第一年在自己的国家闯荡,第二年开始到外国闯荡。
当几年期满后,技匠顺利返家,会爬上家乡为其建立的“欢迎牌”。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