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蝰
草原蝰
草原蝰(学名:Vipera ursinii)为蝰科蝰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蒙古、伊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多栖息于草原、稀疏树林、芦苇丛以及也见于高达3000米山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3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意大利。
亚种
草原蝰指名亚种(学名:Vipera ursinii ursinii),Bonaparte于1835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等地,常生活于草原、稀疏树林、芦苇丛以及也见于山区。
草原蝰东方亚种(学名:Vipera ursinii renardi),Christoph于186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等地,主要生活于草原、稀疏树林、芦苇丛以及也见于山区。
草原蝰
形态特征
草原蝰(Vipera ursini renardi)是一种管牙类毒蛇。吻略窄;鼻孔较小,位于鼻鳞下半部。背鳞最外行平滑或弱起棱,余均起棱。背面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的锯齿状纵纹;腹面黑褐,散以小白点或黑色小圆点。
生活习性
生 境:栖息于草原、稀疏树林、芦苇丛中。
体 型:全长雄性398mm,雌性322mm。
食 性:春季捕食蜥蜴,夏季吞食蝗虫和蚱蜢。
习 性:气候炎热时,中午多隐伏于洞穴中,冬眠苏醒后,在地表晒太阳。
繁 殖:卵胎生,每产1-4仔,多者17仔。
栖息环境
生境: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开阔的田野。
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洞穴或石缝中。夏季炎热时则于10时前16时后活动频繁,受惊时可“呼呼”发声;阴天白天亦活动。春季食蜥蜴,夏季食蝗虫,亦食鼠、蜂或蜘蛛。幼蛇食蜥蜴。每年3月末4月初出蛰,10月末或11月初入蛰,大多集于黄鼠洞或其他缝隙中越冬。卵胎生,8月产仔,每次产1~6仔,最多达17仔。
保护级别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
近危 NT 几近符合易危 VU A2ad+3d
依据标准:人类过度捕杀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