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灰孔雀雉

灰孔雀雉

时间:2013-10-30 14:51|查看:1676|评论:0|字体: 繁体

灰孔雀雉

 

灰孔雀雉

 

灰孔雀雉(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为雉科灰孔雀雉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多栖息于1500米的山林竹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索亚。

 

保护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

 

亚种

 

灰孔雀雉指名亚种(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bicalcaratum)。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中南半岛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索亚。

 

灰孔雀雉海南亚种(学名:Polyplectron bicalcaratum katsumatae),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五指山。

 

外形特征

 

雄鸟全长65厘米左右,雌鸟约50厘米。雄鸟体羽为乌褐色,密布近白色细点和横斑。头顶具发状冠羽。背、两翅及尾均具金属蓝带紫色大型眼状斑。嘴黑色,脚黑褐色,脚具二短距。雌鸟羽色较暗,眼状斑不很显著,尾短。

 

体形比金鸡稍小一些,雄性通体为褐色,各羽上布满了棕白色细点和横斑,头上有蓬松而延长的发状冠羽,在颈后边还披有翎领。上体的棕白色点状斑由前向后逐渐扩大,两翼内侧各羽的近端部有一金属蓝紫色眼状斑,它的外边还围以黑色与棕白色圈。尾羽在靠近末端处有成对的眼状斑。该鸟的颊和喉部白色,下体与背部同色。雌性体型较小,羽色也较暗淡。尾较短,眼状斑也不明显。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15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昆虫、蠕虫、果实、种子为食。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多筑巢于密林中的沟谷地及山区耕地附近的次生林,巢在自然下凹的地面。每窝产卵2~5枚,偶见6枚。孵卵期21天。

 

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地面上觅食,晚间在树上过夜。孔雀雉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吃的几乎全部是昆虫和蠕虫类,这种特性在雉类中少见的。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的南部及海南岛。栖于海拔1,500米的山地森林及竹丛中。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