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两栖,鱼类及其它 > 哀牢髭蟾

哀牢髭蟾

时间:2013-11-2 18:09|查看:952|评论:0|字体: 繁体

哀牢髭蟾

 

哀牢髭蟾

 

哀牢髭蟾(学名:Vibrissaphora ailaonica)为角蟾科髭蟾属的两栖动物,俗名毛胡子,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多见于常绿阔叶林下山溪中以及溪面宽而水流平缓。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200至2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徐家坝。哀牢髭蟾只有在交配期的雄性下颚才长有角刺,用作防卫,而且皮肤长满皱折,方便在水底呼吸;而雌性则两者皆没有,不能在水底呼吸。

 

哀牢髭蟾的名称源于哀牢山,原因是它最初于1980年代在云南的哀牢山发现;不过,其实在邻近的无量山亦有其踪影。在无量山,由于其“昂、昂”的叫声,所以又被称为“昂”。

 

形态特征

 

哀牢髭蟾,俗称“胡子蛙”眼内虹彩的颜色上半部为蓝色,下半部为黑色。体长雄蟾73~82 mm,雌蟾67mm。雄蟾上唇缘有10-16枚粗大黑刺,背面灰紫棕色,散有许多碎黑斑点。前肢粗壮,横纹少而不显,后肢横纹显著。腹面乳白色,满布黑色碎云斑,指趾末端米黄色。头扁平,吻棱显著;瞳孔纵置,眼球上半灰黄,下半浅蓝色;鼓膜隐蔽;颞褶细;上颌齿强壮,无犁骨齿;舌大深缺。胫跗关节达眼后角,跟部不相遇;指趾末端略膨大呈球形;指游离,趾间约半蹼。背面满布网状肤棱,体后部杂有少数稍大圆疣,四肢背面有极强纵肤棱;腹面满布小疣。雄蟾无声囊,繁殖季节上唇缘有排列不规则、2行以上黑色角质刺20~32枚。哀牢髭蟾头宽略大于头长,宽而扁平;吻端圆,略超出下颌,超出部分不及鼻孔至颌缘间距的1/2;吻棱显著;头侧自吻棱和颞褶以下向外倾。斜;鼻孔近吻端;松果体不显;眼较大,眼径几为头长的1/3;眼球上半灰黄色,下半为浅蓝色;鼓膜隐蔽;颖褶细,斜达肩上方;上颌齿强壮;无犁骨齿;舌大,后端缺刻较深。前肢长,前臂及手超过体长之半;指粗,末端呈球形。头体背面皮肤满布短而杂乱彼此相连的肤棱,形若网状,体后部有少数稍大而圆的瘰粒。背面紫灰棕色,有许多小黑斑点,后肢横纹显著,前肢横纹不明显。腹面乳白色,满布黑碎云斑;指、趾末端米黄色。

 

地理分布

 

中国特有物种。仅见于云南景东哀牢山与无量山,以及西双版纳。 哀牢髭蟾生活于哀牢山和景东无量山海拔2400m常绿阔叶林下山溪中,溪面宽而水流平缓,蝌蚪越冬且数量多。

 

生存现状

 

分布区狭窄,行动缓慢,逃避敌害能力差。

 

蝌蚪完成变态需时长,成活率低。

 

天敌,陆地生活期间蛇类是主要敌害,曾在斜鳞蛇中华亚种胃内剖出头体长76mm的雄蟾;水中产卵期间短尾猴群翻动石块捕吃髭蟾。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