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麻鸭
冠麻鸭
冠麻鸭(Tadorna cristata)是一种濒危的鸭,但有些学者相信它们已经灭绝。雄性冠麻鸭有黑绿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绿色,面部、双颊及喉咙都是呈黑褐色。它们的腹部、尾羽及两侧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条纹。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虹绿色。雌性冠麻鸭有白色的眼圈,胸部呈黑色,面部、双颊、颈部及上翼羽都是呈白色,身体则呈深褐色而有白色斑纹。两性的头上都有明显的绿色羽毛突出。
有关冠麻鸭所知有限。它们似乎是在韩国及东俄罗斯繁殖,可能是史前的遗种。一些学者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但由于不断有指见到它们,所以它们被列作濒危。但是自1964年后,就未曾有确实的观察报告。
科学分类
冠麻鸭最初是于1890年发现,当时认为是赤麻鸭及罗纹鸭的混种。不过一般相信它们并非混种。冠麻鸭于1917年由日本鸟类学家黑田长礼所描述。它们被分类在鸭科下的麻鸭属,其种小名是拉丁文的“冠”的意思。
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的冠麻鸭标本。
描述
冠麻鸭是两性异形的。雄性冠麻鸭有黑绿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绿色,面部、双颊及喉咙都是呈黑褐色。它们的腹部、尾羽及两侧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条纹。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虹绿色。雌性冠麻鸭有白色的眼圈,胸部呈黑色,面部、双颊、颈部及上翼羽都是呈白色,身体则呈深褐色而有白色斑纹。两性的头上都有明显的绿色羽毛突出。冠麻鸭约长63-71厘米,稍微较绿头鸭为大。它们的翼展约长30-32厘米。喙及脚都呈粉红色,雌鸭的较雄鸭的为淡色。雏鸭的主羽颜色不明。
分布及栖息地
冠麻鸭是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及韩国的釜山发现。有指它们是在俄罗斯远东、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部繁殖,并在日本南部、韩国西南部及中国东边沿岸至上海等地过冬。一般相信它们是遗种,或是在史前时期已经广泛分布。
冠麻鸭相信是生活在不同的湿地及深水区域。虽然所有的标本都是在岸边发现,尤其是近河口,但最近却有指在中国东北的内陆湿地见到它们。另有传言指它们是在山区或火山湖繁殖。
伦敦动物学会报 (1890年) Philip Sclater的论文所刊载的插图
生态及行为
由于缺乏研究,对冠麻鸭的所知甚少,但相信它们是候鸟,由西伯利亚迁徙至韩国、俄罗斯南部及日本。它们主要是吃水中植物、农作物、藻类、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腐肉及垃圾。它们可能是于夜间觅食。虽然没有提及它们的巢,但估计它们是住在树穴内。它们每次会产少于10只蛋,只有雌鸟会负责孵化。它们于每年的5月至7月间繁殖。它们曾被观察到2-8只成群出没。
保育状况
冠麻鸭从未曾大量的出现,估计它们只有在史前广泛分布。以往只曾数次见到它们,及于1916年在韩国釜山射杀了一只雌鸟。于1943年在近忠清北道可能见到它们,引起了一阵它们仍然生存的希望。于1964年在近海参崴的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亦见到3只冠麻鸭。于1971年及1985年,有指分别在朝鲜的东北海岸及俄罗斯东部见到它们,不过1971年的观察却存有疑点。最近在中国的研究又指在中国东北见到它们。另外在云南的大山包亦有指见到冠麻鸭,但这可能是错认了赤麻鸭。若它们仍然生存,数量相信少于50只。冠麻鸭由于失去栖息地、被猎杀及过份采集而进入灭绝的危险。
与人类的关系
于1716年及1736年有冠麻鸭被捉及输入日本来饲养。自1854年前它们都被捕捉来饲养,并被绘画下来。古老中国的刺绣亦绘有类似冠麻鸭的动物。到现时为止只有一只雄性冠麻鸭被采集到,与一些雌鸟标本一同存放在日本。另一只雌鸟的标本则是在海参崴采集的,并存放在哥本哈根的丹麦国家博物馆。于1991年,蒙古以冠麻鸭来出版邮票。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