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

时间:2013-11-11 07:27|查看:960|评论:0|字体: 繁体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学名:Butastur teesa)为鹰科鵟鹰属的鸟类,分布在南亚。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等地,多栖息于干燥的山底树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恒河-讷尔默达河流域。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摄于印度北方邦

 

外形特征

 

白眼鵟鹰是中型猛禽,体长40—41厘米,眼睛为白色,十分醒目,并因此而得名。翅膀长而尖,脚也比较长,尾羽为方形,甚长而窄。前额和宽阔的眼后纹为白色,后颈也是白色,背部为暗褐色,具有黑色的羽轴纹。翅膀上的覆羽为褐色,具有白色斑点和横斑。喉部白色,具有黑色的中央纹,其余下体均为褐色。尾羽为棕褐色或棕色,具有宽的黑色亚端斑,有时还具有许多道窄的黑色横斑。飞翔的时候翅膀的下面为白色,内侧微具黑色的斑。虹膜为白色,嘴尖端黑色,基部和口裂为黄色,蜡膜也是黄色,脚和趾为橙黄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白眼鵟鹰是留鸟,没有亚种分化,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的错那, 隆子, 江孜, 聂拉木, 吉隆, 亚东, 林芝, 墨脱, 朗县, 米林, 察隅, 波密等地。但在中国大陆极为罕见, 也可能是偶然到来的迷鸟。

 

白眼鵟鹰

 

白眼鵟鹰

 

生活习性

 

白眼鵟鹰栖息于山脚平原、林缘灌丛、干旱原野、耕地以及村庄附近等开阔地区的树上,有时也在地面上活动。飞行时一般紧贴地面,很少翱翔和滑翔,即使有时翱翔时间也很短暂。叫声低沉,并且经常反复鸣叫不止。主要以小蛇、蛙、蜥蜴、鼠等为食,偶尔也吃小鸟和较大的昆虫如蝗虫、蚱蜢等。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3—6月。营巢于开阔地区孤立的树上、小块丛林或者疏林中的树上,巢甚为简陋,主要由细的树枝构成,几乎没有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2一3枚,偶尔也有多至4枚和少至1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淡蓝白色,光滑无斑,仅有少数具少许淡灰色或淡红色斑点。孵卵由雌鸟承担。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