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蛇鹫

蛇鹫

时间:2013-11-11 19:42|查看:1614|评论:0|字体: 繁体

蛇鹫

 

蛇鹫

 

蛇鹫(学名Sagittarius serpentarius),又名鹭鹰或秘书鸟,是一种大型及陆生的猛禽。它们是非洲特有种,一般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草原及大草原。它们是鹰形目下蛇鹫科的唯一物种(蛇鹫科内只有一属一种)。

 

在南非及苏丹的纹章上是有蛇鹫的。

 

受到攻击的蛇鹫

 

受到攻击的蛇鹫

 

分类

 

蛇鹫最初是由约翰·弗雷德里克·米勒(John Frederick Miller)于1779年描述,但后来法国自然学家将之分类到自己的属中。到了1935年,它们被分类到独立的科下,进一步与其他猛禽疏远,并得到分子分析的支持。最近的支序分类学分析亦显示它们是较鹰形目及隼形目古老的分支,但较新大陆秃鹫迟分支出来。Eremopezus有时会被认为是蛇鹫的早期亲属,但由于只发现零碎的化石,所以不能确定。与蛇鹫有关最古老的化石要算是Pelargopappus,其下的两个物种是属于渐新世中新世的,但却是在法国发现。Pelargopappus的化石很像鹰形目的脚,这有可能就是科内的原始特征。不过,Pelargopappus却不被认同是蛇鹫的祖先。

 

蛇鹫之所谓秘书鸟,是因其冠像以往秘书把羽毛笔放在耳上的姿态。另一说法是指英文“秘书”一词是来自阿拉伯文“猎鸟”的法文讹用。其属名是拉丁文“射手”的意思,可能是与它们冠上羽毛与箭上羽毛相似有关;种小名则是与它们具有猎食爬行类的能力有关。

 

蛇鹫的头部

 

蛇鹫的头部

 

生物学

 

特征

 

蛇鹫的身体像鹰,脚像鹤。它们高约1.3米,长1.4米。喙呈钩状,双翼很圆。它们重3.3公斤,翼展逾2米。由于它们的脚及尾巴都很长,故较其他日间出没的猛禽要长要高。颈部并不很长,只可以跗骨间关节伏下,所以它们必须要蹲下才可以喝水。

 

从远处看或是在飞行时的蛇鹫外观像鹤多于猛禽。其尾巴上有两条特长的羽毛,于飞行时比双脚更长。它们的飞羽及大腿都是黑色的,大部份的底部都是灰色或白色的。雄鸟及雌鸟相似,只有少许的两性异形,就是雄鸟头上的羽毛及尾羽较长。成鸟的面部没有羽毛及呈红色,但幼鸟的面部却是黄色的。

 

栖息地

 

蛇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有种,并且是留鸟,只会因食物供应而作出适量迁徙。它们分布自塞内加尔至索马里及南至好望角。它们会在不同海拔的环境出没,包括海岸平原至高原等地。它们较为喜欢广阔的草原及大草原,而非遮掩它们的森林及密林。虽然它们会在金合欢树上过夜,但日间多会留在地上。

 

食性

 

蛇鹫主要是陆生的,与卡拉卡拉鹰一样是以双脚来猎食。成鸟是成对或有时以小群一同猎食的,它们会在栖息地来回踱步寻找猎物。猎物包括昆虫、细小哺乳动物、蜥蜴、蛇、幼鸟及鸟蛋,有时甚至会吃动物尸体。它们不同猎食大型草食性动物,但也有指它们曾杀死幼瞪羚。

 

雄鸟及雌鸟会反刍昆虫来喂给幼鸟吃,后来则会反刍细小哺乳动物及爬行类到巢中让幼鸟自己吃。这些反刍的食物都会储藏在成鸟的嗉囊。

 

蛇鹫有两种觅食的手法。它们会追着猎物以喙攻击,或是踩着猎物令其晕眩后直接吞下。从后者研究可以帮助重组500万年前骇鸟的觅食方法。

 

蛇鹫的生态位像南亚及东南亚的孔雀、北美洲及中美洲的走鹃属和南美洲的叫鹤。

 

飞行的蛇鹫

 

飞行的蛇鹫

 

繁殖

 

交配

 

蛇鹫是一夫一妻制的。在示爱时,它们会一边高飞低飞,一边以喉音尖叫。雄鸟及雌鸟也会在地上互相追逐来示爱。它们一般会在地上交配,但也有时会在金合欢树上交配。

 

喂养

 

蛇鹫会将鸟巢筑在金合欢树上的5-7米高处。雄鸟及雌鸟会留在筑巢的地方接近半年,直至生蛋为止。鸟巢约阔2.5米及深30厘米,是以树枝筑成的。

 

蛇鹫每次会生2-3只蛋,蛋呈卵状及淡绿色。孵蛋主要是由雌鸟负责,孵化期为45日。它们是兼性自相残杀的。不过也有指雏鸟们是不会互相残杀的,认为最幼小的死亡很有可能是因饥饿所致。

 

雏鸟40天大后就可以自行吃食,但双亲此时也会继续喂养它们。到了60天大,幼鸟就会开始拍动双翼,65-80天大就会换羽。幼鸟此后会跟随双亲学习如何猎食,期后就会独立。

 

人类关系

 

文化

 

由于蛇鹫突出的外表及处理害虫和蛇的能力,它们在非洲一直都被受推崇。基于这个原因,以往并没有猎杀蛇鹫,不过这正在改变。

 

南非及苏丹的纹章上也有使用蛇鹫。

 

蛇鹫一直都是非洲国家邮票的共同主题,约有30个国家超过65个邮票使用蛇鹫作为主题,包括阿吉曼酋长国、麦纳麦、马尔代夫及联合国。

 

威胁

 

幼蛇鹫是乌鸦及鸢的猎物。失去栖息地及伐林都是蛇鹫的主要威胁。于1968年,蛇鹫受到《非洲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约》所保护。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