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笛鸻

笛鸻

时间:2013-11-13 07:32|查看:1383|评论:0|字体: 繁体

笛鸻

 

笛鸻

 

笛鸻 (学名:Charadrius melodus)是一种候鸟,呈沙色。大小如麻雀,栖息在近海岸边的沙滩或石滩。成年的笛鸻脚部呈橙黄色,前额上两眼间有一道黑间,在繁殖期颈上会出现一道黑环。雄鸟与雌鸟很难分辨,于繁殖期是雄鸟颈上的黑环较粗。

 

笛鸻有两个亚种,东部的称为Charadrius melodus melodus,而中西部的为Charadrius melodus circumcinctus。笛鸻的叫声清脆像钟声,往往先闻其声,后再现身。现时世界上约有57000只笛鸻存留。

 

笛鸻分布在大西洋海岸上的沙滩、五大湖的湖边及美国与加拿大的中西部。它们在沙滩上觅食,主要吃昆虫、水中的虫及甲壳类。

 

特征

 

笛鸻长约17-18厘米,双翼展开达45-47厘米,重43-63克。它们的头大而且圆,颈短厚,鸟喙短小。

 

保育状况

 

现时整体上笛鸻并非濒危物种,但却在五大湖被列为滪危,其余的地方则被列为近危。它们减少的原因是栖息地的消失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高危的栖息地因而关闭。虽然自此后数量上有明显增长,但仍不能免除于近危的状况。现时保护笛鸻的方法有保存其栖息地及巢穴、教育及限制猫狗进入繁殖区域。在加拿大方面,笛鸻亦被列为濒危物种。

 

出生后两个星期的笛鸻。

 

出生后两个星期的笛鸻

 

迁徙及繁殖

 

笛鸻是一种北方的候鸟,冬天的时候会迁徙至墨西哥湾、美国的南大西洋海岸及西印度群岛,在每年的三月则会回归北方。它们的繁殖地由加拿大的纽芬兰省南部至南卡罗莱纳州北部。它们于每年的四月中旬会开始在沙滩交配,并在沙滩或石滩上生蛋。大部份笛鸻都会在第一次时生4只蛋,每隔1天左右生一只蛋。第二或第三次时则会生2或3只蛋。雄鸟及雌鸟会一同孵化,一般约需时27天,很多时所有蛋都会在同一时间孵化。

 

雏鸟出生后数小时内便可觅食。双亲会保护它们,并警告它们有关危险,会扮作折翼来吸引及引开猎食者。雏鸟会以沙来伪装,故很多时候意外被车碾死。雏鸟需要30天时间才学懂飞行。它们在换羽前最少能够飞行50码。

 

行为

 

笛鸻会停下来觅食,并会俯身向前捕捉食物。它们由朝到晚都会觅食。它们吃水中的虫、昆虫、软体动物及甲壳类。它们很少聚居,一般只有3或4只,但在冬天觅食的时候,可以甚至多达100只。当有人接近时,它们都会奔跑及飞走。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