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鸻
东方鸻
东方鸻(学名:Charadrius veredus)为鸻科鸻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辽宁、东部沿海、南至广东和广西、西至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
外形特征
成鸟(繁殖羽):雄鸟的额、眉纹、面颊、喉、颏、颈白色;头顶、枕部及上体灰褐色。飞羽、初级覆羽黑褐色。尾羽褐色,向端部逐渐变深;外侧尾羽外翈白色,所有尾羽末梢亦为白色。颈下的淡黄褐色过渡至胸部为栗红色宽带;其下缘具有明显的一条黑色环斑带。腋羽褐色,具狭细的白色羽缘;翼下覆羽烟褐色。腹部白色。雌鸟的面颊污棕色,眉纹不显;胸带沾染黄褐色,其下沿或无黑带。
成鸟(非繁殖羽):头顶、眼先、耳羽褐色微沾黄色。额、眉纹、喉、颊淡黄色。上体包括后颈和翼上覆羽灰褐色,多灰白色或米黄色羽缘,呈现鳞状斑。外侧初级飞羽羽干白色。下体除胸带为黄褐色,余部白色。
亚成鸟:似成鸟的非繁殖羽。但是上体与翼上覆羽的羽缘沾更宽阔的灰白色或黄色。胸部黄色,具灰褐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黄色或橙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80g;体长♂220~255mm;嘴峰20~25mm;翅♂162~183mm,♀168~179mm;尾59~70mm;跗蹠♂45~49mm,♀43~47mm。(♂雄性;♀雌性)
东方鸻
栖息环境
栖息于河口、海滩,远离水源的岩石山谷、干旱草原、耕地和砾石平原,冬季出现在海湾、滩涂和海岛。
生活习性
习性:于多草地区、河流两岸及沼泽地带取食。食物有甲壳类、昆虫等。叫声:尖哨音kwink,上飞时重复响亮的chip-chip-chip。 繁殖在内蒙古东部呼伦池周围和辽宁的荒瘠无树草原及沙漠中的泥石滩。迁徙经中国东部但不常见。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澳大利亚,中国,圣诞岛,香港,印尼,蒙古,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联邦,所罗门群岛,东帝汶,越南。
旅鸟:汶莱,科科斯(基林)群岛,斐济;格陵兰岛,印度,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共和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帕劳,菲律宾,塞舌尔,新加坡,斯里兰卡,台湾省,泰国,瓦努阿图。
中国分布
内蒙古(呼伦诺尔、达赉湖、赤峰、查干诺尔、达茂旗、乌梁素海、黄河以北、鄂尔多斯、阿拉善)、辽宁、吉林、黑龙江(繁殖鸟);华北和华东各省,河北(渤海湾石臼坨)、北京(良乡琉璃河)、天津、渤海海峡、山东(聊城、长山岛)、江苏(盐城)安徽、上海(杨浦区军工路)、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瓯海、平阳、洞头),长江流域,湖南(长沙湘江)、江西(鄱阳湖),至四川东部(南充)、重庆、广西(瑶山、沿海红树林地区)、广东(沿海)、福建(福州)、台湾(兰阳溪口、台中大肚溪口)、香港、澳门(旅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月至5月,返回的迁移地,开始形成对。鸟巢建在地面上,筑成一个浅浅的杯形,通常在牛蹄凹印中营巢产卵,十分简陋,巢内充满了植物和植物碎片。每窝产2枚卵,夜间由雌鸟独自孵蛋。在繁殖季节,成鸟飞出觅食,留下的蛋或小的无人值守。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