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猛禽之殇:枪杀毒害和栖息地沦陷

中国猛禽之殇:枪杀毒害和栖息地沦陷

2013-12-19 21:44点阅:7714 繁体

ico

在中国,猛禽每天都在遭遇各种伤害,但也有一批人极力想要救助它们。有意思的是,不同的群体各行其事,至今没有真正对话。

ico

广州增槎路,一个贩卖者在向路人兜售自己从非法渠道获得的猛禽

 

  图注:广州 广州增槎路,一个贩卖者在向路人兜售自己从非法渠道获得的猛禽。猛禽黑市潜伏于中国各大城市,在其迁徙的季节尤为猖獗。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冠头岭是割裂的,它一半属于林业局管,另一半属于园林部门管。虽然最近山上建了一个专门接待贵宾的冠头岭山庄,但岭上的捕鸟网一直没断绝,打鸟枪声一直响个不停。老王是村里人,他担任护林员十多年,一个月领个千把块钱,骑着一辆刷成绿色的“护林摩托车”。他心明眼亮地知道村庄里谁在捕鸟,但他就是不明说,只在“爱鸟周”时含糊地做些宣传。不过,老王和全国的观鸟人,尤其是和北海的护鸟人关系都很好,有消息会及时通报。

 

  8月份遇到老王的时候,秋风尚未吹起,冠头岭的上空猛禽并不多。但冠头岭是猛禽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10月之后,大量猛禽从海上寻觅而来,到了这里开始转弯,沿海岸线向西飞去。

 

  2010年前后,康大虎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工作时,认识了一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的鸟类教师。这位老师给自己取了个“自然名”,是雀形目猛禽的一种,叫“伯劳”。从那时起,“伯劳”要求他学生的毕业论文都要以冠头岭的猛禽调查为主要的田野方向。

 

  于是,2010年后,冠头岭上开始有人监测和研究猛禽,自然有人记录下“冠头岭的枪声”。康大虎回忆说,北海民间过去有造枪传统,当地有一个镇,甚至连小土炮都可以造。“三年前,我们去的时候,专门数过枪声,一年统计下来,至少有三四千声枪响,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实弹演习。现在好多了,但一年也有一两百声。”

 

  这枪声往往发自冠头岭上的“捕猎场”。细心的监测者们发现,冠头岭上所有朝向大海的地方,都可能被开辟出一个上百平方米的空地。树被砍掉,草被清除,架着“鸟媒”。如果是在迁徙季,鸟媒就是一只猛禽,因为猛禽在迁徙时有聚集的习性,看到同类就可能靠近。而在非迁徙季节,鸟媒就换成了斑鸠或者鸽子,猛禽看到食物,就可能俯冲下来,结果被人擒拿,作为标本、玩物或食品交易。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