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中华板齿犀

中华板齿犀

时间:2013-12-29 14:05|查看:2171|评论:0|字体: 繁体

中华板齿犀生态复原图

 

中华板齿犀生态复原图(此图可能是根据之前的标本绘制,中华板齿犀有两个角)

 

中华板齿犀属(学名:Sinotherium),为在中国发现的一种犀牛。

 

发现与研究

 

根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于2012年的论文指出,板齿犀在额骨上具有一只2米长的角,生活时期一直到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将其形象绘制在洞穴壁画上,由此被认为是传说中“独角兽”的真实原型。特征上,板齿犀家族的其他成员都有一个鼻角,但板齿犀庞大的额角似乎取代了其祖先遗传下来的鼻角;板齿犀家族头上从鼻角到额角的过渡一直很难解释,在具鼻角的祖先和具额角的后代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形态鸿沟,而这篇论文的内容主要是记载一具大型的中华板齿犀头骨在中国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地层红黏土中被发现,为板齿犀的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这具中华板齿犀的头骨发现于临夏盆地内的广河县官坊乡槐沟地点,年龄约距今700万年;早期,中华板齿犀只有一些破碎的头骨和下颌骨残部以及孤立的牙齿发现于山西保德、哈萨克和蒙古,其角的发育状况一直不能确定,而这具头骨证明中华板齿犀有一个向后位移的鼻角和一个较小的额角,因此它既不同于只有一个鼻角的宁夏犀属(Ningxiatherium),也不同于只有一个额角的板齿犀。由此可知,中华板齿犀是板齿犀类中从鼻角向额角转变的过渡形态类型,在进步的板齿犀中建立了进化和动物地理上的联系。

 

由于中华板齿犀的鼻角相当庞大,即使有骨化的鼻中隔其鼻骨也无法承受其重量,由此造成鼻角向后位移。枕髁异常硕壮,与其他具大型鼻角的板齿犀家族成员或体型巨大的巨犀相似。板齿犀增长的头骨将对颈部产生更大的力矩,在保持大角的前提下,它们有两种策略来解决:

 

​​• 鼻角向后位移变成额角

 

• 长头型变为短头型

 

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真板齿犀的头骨上,因此其枕髁小于中华板齿犀,并因头骨变短而失去了第二前臼齿,而中华板齿犀的第二前臼齿仍然保留。新材料显示在进步的板齿犀中鼻角逐渐变大并向额骨位移,同时发育一个较小的额角,最后两角愈合成一个庞大的额角。这一发现解释了真板齿犀额角角座中央为何存在一条明显的横向骨缝,现在知道是鼻角角座和额角角座相互愈合留下的痕迹。在先前的系统发育分析中,由于缺乏头骨,拉氏中华板齿犀的位置未能完全确定。临夏盆地的新发现显示包括中华板齿犀和真板齿犀在内的单系类群是可信的,而拉氏中华板齿犀是其中的最基干种,成为连接具鼻角板齿犀和具额角板齿犀的中间纽带。

 

这种犀牛的体型非常硕大,体重超过7吨,远大于最大的现生犀牛白犀(约3至4吨)。长型的头骨、后倾的枕面、发达的颊齿次级构造、厚重的白垩质充填和褶皱的釉质为中华板齿犀提供了取食硬草和抵抗高纤维食物磨蚀的能力。中华板齿犀在晚中新世干旱频繁发生的中国北部生活于开阔的草原地带,与其生活在俄罗斯南部潮湿环境中的后代不同,由此否定了原来认为具额角板齿犀的祖先也生活于河畔的推测。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