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辉椋鸟
奇辉椋鸟(学名:Aplonis mavornata)是库克群岛毛凯岛(Mauke)上发现及已灭绝的一种椋鸟。它的学名是因沃尔特·布勒(Walter Buller)误会了其标本的标名而来。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椋鸟科 Sturnidae
属:Aplonis
种:奇辉椋鸟 A. mavornata
特征
奇辉椋鸟长约19.2厘米,尾巴长6.4厘米。它们的脚长2.74厘米,翼长10.5厘米,翼展32厘米,双翼及脚的长度可能比实际的少了些。它们整体呈暗黑色,羽毛边有浅褐色边,飞羽及尾巴并不明显。瞳孔呈黄色,脚呈暗褐色,喙较为浅色。
在地理上最接近的近亲是拉岛辉椋鸟,体型较大及呈灰色。在外观上,奇辉椋鸟较接近玻利辉椋鸟在汤加努奥图布达布的亚种。另外,它们亦像铜绿辉椋鸟,只是体型较细小及有黄色的眼睛。
灭绝
奇辉椋鸟的唯一标本是于1825年所射杀的。直至1973年才有鸟类学家到达岛上,但奇辉椋鸟可能因入侵的大家鼠所掠食而灭绝了。有指大家鼠等可能是于1825年才在岛上出现,故相信奇辉椋鸟是在不久后灭绝的。
命名
奇辉椋鸟的标本出处及采集时间不明。沃尔特·布勒于1887年误会了其标名,而Richard Bowdler Sharpe尝试将其种小名更正为inornata。不过,这个种小名已被使用,故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布勒的学名是有效的。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