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隐蔽的人性

文 / 北风2011-6-2 14:21 参与:1879 评论:0 繁体

  前天中午做饭的时候,是我亲自掌勺,六岁的侄子在一旁和我侃了起来。后来他问:叔叔,为什么煤气要称为液化气呀?这个,是人们给它起的名字吧。那为什么煤气要变成液体呢?变成液体方便储存呀。叔叔,气体经过压缩会变成液体吗?嗯,你小子是正确的,气体经过压缩就变成液体了。


  我惊诧他的想象力,后来我想,气体压缩可以变成液体,那么人性压缩会变成什么呢?通常,在不经过压缩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呢?


  想起来前些天和一些朋友谈论的一个关于音乐的问题。因为当时北京的一个歌手去世,于是话题就从娱乐圈开始了。“大家觉得音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属性呢?”这时一个朋友说。自然七嘴八舌的,你说这他说那,最后大家的焦点逐步放到了如何创造出好音乐的话题上,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经典的,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静了一会儿,一个朋友说:好的音乐要紧贴时代,这样才可以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有人点头有人摇头。为什么要紧贴时代呢?有人说。嗯,紧贴时代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心情的东西,符合一个时境中一部分人的需求,这种角度是小的。贴近社会。又有人说。好的音乐应该贴近社会。通常,我们欣赏一首音乐,我们在选择音乐的时候会按照当时的心境去选择,古典的现代的,摇滚抑或是抒情,过后呢?随着年龄段或时间的推移,当初喜欢的可能又不喜欢了。有些音乐就是垃圾食品,只能吃一次。有人接着说。嗯,品质一般的音乐充斥着市场,在人们的耳膜上进行价值诉讼,这种音乐就是寄生虫。对,是寄生虫。几个人应声附和。这时候,一个没有发言的朋友突然说,音乐不能单纯依附于时代,时代如人的衣服,而美好的音乐是要如人的心灵一般纯美。此言一出,周围迅速静了下来,大家把目光齐刷刷投到那位盟友脸上。接着他又说,好的音乐能够以其独特的力量征服人,不是哗众取宠,不是附言趋势,它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刚才有朋友说音乐不应依附于时代而应依附于社会,这句话要补充一下,好的音乐要依附于社会的本质;在这个社会上各种姿态的花朵姹紫嫣红,各种形态的物品琳琅满目,但社会上有一条路,这条僻径隐藏在这些东西中间,非常隐蔽,但如果我们找到了这条路,顺着走下去,你会发现一些东西。这时大家都望着他,仿佛很好奇。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的,找不到的人于是就像那姹紫嫣红的花儿一般,春苏秋殉;我们是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找到了。他看了大家一眼,接着又说:我们沿着这条小径走下去,会很漫长,但道路会很清晰,你可以感受到一路上的鸟语花香,可以感觉到风的纹密和万籁之间的谐音,一直地往前走,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别样的世界,这里没有任何足迹,但不是没有人来过;这里没有任何搏斗,担不是没有对持的哲学,时间万物在这里得到轮回,在这里繁衍生长。最后,那里有一池清泉,那泉水是人世间所不存在的,假如有人一旦喝了——


  大家都不说话,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到答案,人一旦喝了会怎样?接着那个朋友一语道破天机:假如人一旦喝了这里的泉水,那么就能创造出绝世的音乐了。


  众人雷倒,有人说你可真会逗人。其实不喝也是能创造出经典的音乐的,就像MJ的音乐。全球十亿人的追捧这说明了什么,想必不是单纯的商业运营吧。嗯,所以说,好的音乐是贴近社会本质的,换句话说,好的音乐是贴近人性本质的。那个朋友又说,就拿刚才那个假设,假如有人找到那个小径并走到终点,那么那个终点就是一条四通八达的驿站,那里有你目不暇接和不能枚举的真理,其中一条,就是通往人性。在那个点,人性和社会的性质就融汇在一起了。站的高了,眼光自然就开阔,只有把根深入地下,才可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好的音乐也是这样,好的音乐是风向标,是灯塔,不是浮云流水。这就要从实际出发。


  我觉得那位朋友说的颇有几分道理,塑造人性光辉的巨匠或许无处不在,也可能终生因为一些屏障而徘徊在那条小径之外。


  话说中国历史,殷商春秋乃至明清,这中间有繁姿有衰败,繁姿是为何,衰败又是为何。人们的社会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归根到底是不复杂的,所有的也只是人们的性情使然。当社会衰败的时候,一伙儿人奋发图强,于是建立了新的制度;当新的制度因为某种“饱和”而零落的时候,便再有一伙儿人揭竿而起。在这当中,在朝代更易的时候,为什么都是发生在政治措施非常荒诞或执行人荒淫不堪的时候呢?显然,这是一个积蓄的爆发,是一个因为“压力”而变成水的气体。


  在殷商乃至初唐,君主历精图锐,高举以人为本的口号安定海内。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不论你是以诚邀诚也好,还是以讹为信,但终归要让百姓体察到新的君主的实惠,这样才能巩固江山并发展江山。


  说到这问题就接着来了,江山一旦稳定,当初的贤良忠士不得不面对另一个敌人,这个敌人是最强大的,通常把人打得措手不及。这就是物欲。天下一旦同归,人们当初的建国理念会因时间或其他的原因而渐渐淡化,开始为各种能使自己过的好的东西东奔西走,开始尔虞我诈,开始弄权和横征暴敛。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要有的,但历史的轨迹自由它自身的法则,古往今来,好像还没有哪个可以逃得过。


  物欲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当中,就是人的情性发生了改变,生死存亡也只能存在于人性的一丝微不足道的颤动,乃至一些君王在面临国家被占,宫墙被毁的时候竟然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何其之悲。


  通常,人们会从两个方面阐述问题,即正和反,对与错,也即道家的阐述理念。这种理念是博大的,当然这种理念的基点是要站在一个绝对高的地方纵观全局,如不然,怕是一头雾水。从而而言,在一定的时境当中,对错还是绝对的。如不然,怕是不会有生亦不会有死,不会有历朝的兴盛也不会有残阳破城的荒芜。在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在时局当中,在月盈自亏和水满自缢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一些问题呢?这些问题的对错和衡量标准是什么呢?


  李斯险恶不仁是不对,但扶持秦王称帝是对的,这是用历史的角度评判;陈胜揭竿而起,是一个某乱者,然群雄响应,推翻秦帝国,于秦为罪于自由则又是正确的,这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评判;那么在一个朝代当中,在国家各种机制健全并正高速运行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该说月亮是亏了还是盈了?水是不足还是满了?


  物欲横流,社会在时代的胚胎里蠕动,人流在社会中蝇营狗苟,有人说,人的发展就是繁殖,其终究意义上,该对未来了解多少,该做出多少长计久安的政策才算是推动历史进程?对一个人来说,我吃饱了,我就可以健康的生存,我锻炼了,我就可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一个家庭来说,家和兴万事,我们就可以给自己带来物质,带来平和幸福,给儿孙一个未来;对一个国家来说,积极推动治国之策,响应落实,提高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在世界上获得独立和自主。那么,我们就做的很好,好像没有什么对和错的。


  智者能从一滴水里看世界,庸者可以把一个世界看做是一滴水。


  前些天偶然到书店,图书非常多,因为时间宽松,我整个下午都呆在那里,并随手翻阅一些精美的刊物。其中好的作品有很多,值得人们去学习,也有很多不好的作品,而且都是精美的包装且价格不菲。我还经常看到,稍微有钱的人都是雇人买书的,一摞子一摞子的,那些不怎么有钱的,就一本一本的,而且一本要看很长时间才决定是否购买,而且很多是平装的。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可以这样下个判定,就是好的,可以和不好的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就是粗质的庸俗的,可以因为某种原因而闪现光华,精美的优良的可以因为某种原因而鄙陋沉野。或者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两者并存,称兄道弟。


  很多时候,舞动干戈的争议竟然因为一棵稻草;大洋上的一个风暴,竟然是因为某处一个蝴蝶的羽翼轻微的摆动。世事沉浮,我们可以在终点或起点的时候评判任何存在过失的行为,当我们在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其实,能改变的并不多。


  2009-11-3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