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公序良俗
2023-10-21 09:43 参与:1306 评论:0 小 中 大 繁体
文/北风
题记:把起草法律的笔交给贪得无厌者,法律就变成了工具;把司法权利交给刽子手,法律就失去了公正。裁决法律的,一定会是人的良心。
这几天广州出租车与宝马私家车的交通事故闹得沸沸扬扬,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文化的直观表象,了解一个城市有两个最佳的窗口,监狱和交通。
无论看守所,还是监狱群像,这里体现的是城市制度深层的顽疾,可以直观的看到挑战规则、人性的冲突,赤裸裸没有掩盖,因其带给社会、个人的沉重代价,有着血淋淋的特征,也是城市拂去繁华表象背后的真实。
如果说监狱文化是少数人构成的,那么城市交通,就是集万千大众为一体的有机体,是居民生活的构成部分,交通现象,一定是缤纷多姿、千奇百怪的。
这两个月在一个城市出差,从住所到单位大概五六公里,基本是一条不转弯的大马路,但在这条不转弯的马路上,每天十几分钟的车程走的步步惊心。马路是公有的,因每个人开车的习惯、想法、技术不同,总能见到一些有趣、甚至危险的情况。
限速60公里的马路,会突然遇到一辆保持30公里速度缓慢爬行的车辆,占用中间车道,给人很奇怪的感觉,仿佛这条大马路是自家开的一样。又有并线的路口,并入车辆通常快速进入第二车道,你如果不急刹车,保准剐蹭。还有更常见的并线不打转向灯,为避免追尾你就得紧急刹车。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形成了可怕的“后遗症”,国庆假期上高速,总是怕前面的车辆毫无征兆的窜出来并线,如果是这样,怕是要车毁人亡。
假期自驾去了另一个城市,堵车期间的数百米距离,大家有序通行,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并线容易出意外,几百米的过程中,唯一发现的一辆快速并线的车,竟然是个外地牌。
两个城市形成一个有序与无序的鲜明对比,这得益于城市发展中积淀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激活人的规则意识,又促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和文明。
通俗文化中,亦或是教育体系中,中国人习惯于秉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念,也是宗教中因果的理念,可见,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个人,好或者不好的都是如此。反过来,一个城市的公约,也一定程度培育公民对规则意识的觉醒程度。好比交通道路的设计是否人性化,也在潜移默化地传递规则,只是规则存在缺陷,人们很可能就会养成彼此争抢、整体无序的特征。然而他们又是在遵循设计规则,如此便较难以进入良俗。
良俗,总让人联想到良心。习惯和习俗本身没有规则,生于环境又超越环境。良俗,一定是基于对规则的通透和对人群的尊重,因为没有既定的框架去制约,那么良心,仿佛就成了维护良俗生长的土壤和维持平衡的砝码。
良心不会偏袒,是高于制度之上的公正,是从冰冷的规则,真实回落到以人为本的福祉。从更宽泛的维度看,良心的觉醒,才是一个更高社会秩序的体现吧。
2023.10.21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