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真相的代价(浅谈克里斯托弗诺兰)

文 / 北风2012-6-2 16:37 参与:1739 评论:0 繁体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诺兰对自己的评价。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引起较大关注的有:《追随》《记忆碎片》《黑暗骑士》及《盗梦空间》,下面我们谈谈这几部电影。


  《追随》是诺兰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故事讲述了业余作家比尔,在一次尾随当中遇到一个自称为神偷的柯布,由于好奇心及寻找灵感的驱使,比尔跟随柯布进行了入室盗窃行为,最终导致悲惨结果。故事发展一半的时候,从情节上,瞧不到出色的地方,至故事后半部分,影片逐步进入高潮。时间上的切换给影片增加一种纵深感,随剧情的不断深入,拉开了比尔走进圈套的阴险剧目。“圈套”,这是本部影片的理念精要,在诺兰的电影中,因“圈套”而起的意识形态,覆盖整个电影理念。人人都有点小嗜好,失魂落魄的业余作家比尔也不例外,他喜欢尾随偷窥别人,一次行动中被尾随对象柯布利用,逐渐走入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却无法理清的阴谋中,在随比尔投案自首的同时,这个阴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无不为比尔心痛,同时又有一股胆怯油然而生——柯布的危险。人的心里总有害怕的东西,“胆怯”或者是我们本性当中不能抹去的因子。当看完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害怕“柯布”的危险,还是目睹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而心有余悸?这是故事的重点,阴谋发生没有对象,随机而生,没有同情,一切悄然来临。至此,我们仿佛看到了诺兰试图揭露真相的某些线索。


  故事的结尾部分则是主角比尔的自救过程,本以为事实可以澄清自己,竟不想落入一个有口难辩,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陷阱。真相于何?真相便在寻找当中。


  寻找,不断的寻找,这是诺兰的第二部长片《记忆碎片》。


  “若干时日以前,正值新婚的谢尔比夫妇遭到了一名歹徒的袭击,凶犯残忍地杀害了莱昂纳多的妻子,莱昂纳多自己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却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而得了一种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十五分钟前发生的事情。于是,错综复杂的故事就这么拉开了……”本片诺兰的画面语言更加成熟,闪回不断的时间里把观众带入一个是非难辨的真假世界。主角试图寻找凶手,找到真相。曾几何时,真相就在身边,但因为某些屏障,又远在天边;唾手可得的真相固于某种不能言喻的东西大动干戈。我们在这部影片中不难看出,诺兰在进一步塑造真相的本质。


  在《追随》当中,事实通过一步步的情节展开,逐步走入一个难以脱逃的“真相”;而在《记忆碎片》中,从电影的艺术手法上,稍微脱离《追随》的直白,一种意识流的理念更为重要,闪回不断的画片试图在说明:真相就在身边,你却无法获得。


  在《记忆碎片》后的第六年,《致命魔术》上映了。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不能不说诺兰的电影手法日渐高超,表达上也更加成熟和稳定。《致命魔术》仿佛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以至于很多观众看后懵懂未知,其实这部影片很简单(但我不认为很多人看懂了),“魔术”是什么?记得很早以前听到过母亲说起,她不喜欢魔术,我说为何,母亲说,因为那是假的。魔术=假象,那么,真相呢?


  《致命魔术》的故事主线围绕两名同门师兄之间的争斗开始,发展到彼此的伤害,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有过创作经历的朋友,可能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你这样不行,这个人也太厉害了,太虚构了。太厉害,和太虚构可行吗?我觉得可行,孙悟空上天入地都行,还有何不行?关键你要让人相信,没有什么是不行的!《致命魔术》的影片理念不在故事上,而是它的“背景语言”。我们在前面说过,诺兰在这部影片中之所以更加成熟,稳定,也是指的这一点。相比《追随》和《记忆碎片》的具象和闪回,《致命魔术》则完全把意识流深入到每一个画面当中,更多的体现意识形态。在《致命魔术》之前,诺兰拍摄的是《开战时刻》,一部关于蝙蝠侠的抽象英雄主义。我们暂且把“英雄”的哲学意味抛到一边,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诺兰对现实的戏谑,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诺兰在玩“英雄救世”;如果我们说,诺兰一边拯救世界,一边玩弄世界,可以吗?这个答案你可以在《开战时刻》和《致命魔术》当中找到,而对于一个天才,或者伟大(不知道诺兰算不算,先借用一下)的作品人,古今中外,他们玩弄世界的不在少数,而且不亦说乎。(后来听说《盗梦空间》最早打算拍成悬疑片,这种玩弄心理的意味更可嗅到)


  如果说诺兰在《致命魔术》中企图寻找真相,或者说企图向观众阐明真相,那我想说,这部影片没有真相,因为你想要被骗!


  你想要被骗,这是他的嘲讽,也是一盆冷水,同时也是一罐爆米花。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选择哪个?


  《黑暗骑士》的成就不需要我们多废话,它的成功是基于多方面的。如果你看这部影片还是捧着一罐爆米花,我想对于这篇短文可以到此为止。


  很多人在评价《黑暗骑士》的时候,喜欢引用“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来概括这部影片,而我在关于电影的媒介上也总是看到满篇的攻击和诽谤,这种不屑来自电影观众之间,相互的诟病,甚至谩骂,尤其在一些网站上,彼此之间简直是赤膊上阵。当然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司空见惯,不知道外国是不是这样的。这是不是很令人纳闷?电影作品想要表达的,它就在那,不是一篇博客可以随便修改,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是什么造成的这种局面?是因为涉世未深还是因为阅历不一?是因为体验不同还是某些其它的等等原因?我们无法得知,但有一点肯定,争斗者往往是因为分歧。


  《黑暗骑士》相对我们上述的三部影片,是集大成的。我们这样说,是因为它集合了《追随》当中的“具象”,运用了《记忆碎片》里闪回的“意识流”和《致命魔术》当中进一步成熟的潜意识形态。如果我们把成熟的“意识形态”叠加在成熟的“具象”文本上,是不是可以简单得出:商业和艺术的完美契合呢?这便是《黑暗骑士》的高超,它的票房成就,亦有其必然。


  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公道于民心;或言:得民心则得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错不是在某件事物上,也不是在某个团体上,而是在万千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因为这样,方能符合唯心主义的某些定理,实现自然的规律。(这个在前面的《追随》当中可以窥见一斑)那么基于这样的原理,《黑暗骑士》好像就变得不那么容易理解了。


  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一直是广大影迷称道的经典人物,他的出色表演为《黑暗骑士》注入了灵魂。这里我们向希斯莱杰致敬!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希斯莱杰的精彩表演固然给小丑这个人物赋予灵魂,使这个角色跃然纸上,但可不可以说,“小丑”这个角色,本就是《黑暗骑士》的灵魂呢?我想答案毋庸置疑!小丑是社会的潜意识形态,是集合社会丑态、阴暗为一体的畸形胚胎;他是这个城市的另一面,他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他的形成和出现,是我们一手促成的。我们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各种犯罪的本质,也可以找到各种人性的狡猾,在一个漏洞颇大的人性根基里,随文明进步,我们掩藏了自己的自私、欲望、贪婪、狡诈等等,最终,千万人的世界,毒瘤和畸形的未知形体从天而降了。在《黑暗骑士》中,小丑是一个典型的意象(相对而言,“蝙蝠侠”次之),这部影片中突出表现出了社会文明的巨大矛盾,和法治在文明发展中的苍白。“以前的劫匪很讲道义,现在的呢?”开幕的银行经理脱口而言。以前的绿林好汉,变成了现在无解的畸形怪胎,社会在进步,人性在掩藏,罪恶在生成。这是《黑暗骑士》当中最大要点之一,而诺兰也在该片当中,完全放下了《开战时刻》当中的戏谑心态,一本正经的黑暗了一笔。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仅仅的当做一部爆米花电影观看,至少它能弥补谋些空虚的心灵不是。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中,黑白、真假充斥了整个银幕制作,从这简短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成长,也感受到他的成熟。如果说克里斯托弗诺兰企图在影片中注入某种真相,我想,追逐的本身,就是真相。纵横交错的画面,难以解析的世事,这本存在着的闪回切入,这瞬息万变的光景,我们究竟要如何寻得一个真实?环境和生活的矛盾性促成感情的起伏变化,阴雨渴望晴朗,冬雪期盼春景,矛盾性的群体,真假性的掩藏,从一个阴谋,走向另一个未知的陷阱;这一切都不重要,如果这世界真如某些哲学家言论的那样,我们体验的,只是过程,而真相,永远未知。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甘于蒙蔽。

 

  2012-1-30 广州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