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爬行纲 > 香港盲蛇

香港盲蛇

时间:2014-8-25 08:48|查看:1386|评论:0|字体: 繁体

香港盲蛇(学名:Typhlops lazelli)为盲蛇科盲蛇属的爬行动物,又名拉氏盲蛇,是香港的特有种。本种以James D. Lazell之名命名,以表现他对香港近郊区爬行动物群落研究的贡献。模式标本在1988年由Sandra Brown在薄扶林采集,而副模标本于1992年采自香港大学校园,存于哈佛大学动物比较学博物馆。

 

极危(IUCN 3.1)

 

目前人类对于香港盲蛇的习性所知甚少,只曾发现两个个体,模式标本个体发现于落叶堆中。

 

相关资料

 

盲蛇科(Typhlopidae)约6属约229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大洋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少部份分部于中美洲。小型蛇类,形似蚯蚓,头小尾短,圆柱形,从头至尾粗细一致。最小种类全长仅95毫米,如小盲蛇(Typhlops reuter);最大种类为非洲的巨盲蛇(Typhlops Hambo),全长可达775毫米。一般全长150~毫米。仅上颔具齿。口小,位于头端腹面;眼小,不明显,隐于半透明的眼鳞下;背鳞、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被鳞为大小一致的圆鳞。头骨连结牢固,适于掘土穴居。体内有骨片状残余的腰带(后肢附着骨)。多数种类穴居土中,或隐栖于砖石下或缸钵底下,夜晚或雨后至地面活动。食昆虫、虫卵和幼虫,如白蚁、白蚁和幼虫;也吃蚯蚓和多足类。卵生,少数卵胎生。我国有2属4种,包括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两种和盲蛇属(Typhlops)两种,常见如钩盲蛇(R.braminus)。

 

香港的盲蛇科类共有3种,“香港盲蛇”属於其中一种,是香港独有的品种,其馀是白头盲蛇和盲蛇。据渔农自然护理署的资料,“香港盲蛇(Typhlops Lazelli)”一直无香港人见过,却由美国和比利时学者分别於1988年在西高山及1992年在香港大学校园收集到两条“香港盲蛇”标本,经形态对比分析後,於2004年正式定为新种。

 

香港最常见的毒蛇有8种,主要是眼镜王蛇(过山乌)、眼镜蛇(饭铲头)、丽纹蛇、金脚带、银脚带、越南烙铁头、烙铁头和红脖游蛇,一旦被它们咬到,可令人致命。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