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灭绝档案:中华鲟首次未能自然繁殖

2014-9-24 13:55

来源:环球科学|871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中华鲟在2013年未能实现自然繁殖。这意味着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的风险。长江流域正在又一次失去它曾经孕育的物种。

ico

灭绝档案:中华鲟首次未能自然繁殖

 

野生中华鲟

 

  最近研究发现,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中华鲟在2013年未能实现自然繁殖。这意味着野生中华鲟面临灭绝的风险。长江流域正在又一次失去它曾经孕育的物种。

 

  如果一种濒危动物停止了自然繁殖,那么你就知道,该物种存活的时日可能已屈指可数了。在中国,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存亡倒计时似乎已经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重度污染及筑坝截流的长江中,这种大型鱼类的数量目前仅剩100条左右。更糟糕的是,水产科学研究院发现:中华鲟在2013年没有实现自然繁殖。研究人员未找到中华鲟鱼卵及幼鱼的踪迹。

 

  科学家认为,由于中华鲟没有自然产卵,目前野生中华鲟正面临灭绝的风险。

 

  五、六十年前,长江及其附属河流内中华鲟的捕捞作业还呈现健康态势,如今却已发生了重大改变。水质污染与大坝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鲟成鱼数量已降至约10000只。20世纪80年代,由于葛洲坝切断了长江上游水域,并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中华鲟数量再度下降。截止到1984年,能够产卵的中华鲟成鱼数量已下降至2200只以下。

 

  为此,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阻止该物种数量的下降趋势:制定相关保护法律,通过放流数以百万计的人工饲养幼鱼、甚至是最近孵化出的仔鱼来补充野生种群。这种做法持续了几十年,但效果似乎却不大明显。2009年发表的研究表明,长江水体污染造成鲟鱼及幼苗畸形,并降低产卵质量。另外,由于长江航运繁忙,船只星罗棋布,许多中华鲟被螺旋桨击打死亡或者被渔民误捕而死。

 

  中华鲟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将近1.4亿年而未曾改变。虽然人们肯定会通过人工饲养来维持其种群的生存,但是,本世纪似乎是它能够在野外存活的最后一个世纪。

 

  关于作者:

 

  约翰•R•普拉特(John R. Platt)每周两次报道全球各地的濒危物种。他不仅探究这些动物为何濒临灭绝,还寻求办法让人们重视这些被遗忘的物种。你可以在推特上关注他@johnrplatt。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