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动物超感应

2014-12-2 08:12

1163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视、听、嗅、味、触,我们透过丰富的五感体验来认识世界。不过动物界有更多厉害的角色,不只听得更敏锐,看得更仔细,甚至能感应我们浑然未觉的讯号⋯⋯

ico

动物超感应

 

  这只大壁虎(Gekko gecko)不只是能看紫外线,还不用靠立体视觉就能判断距离,这得归功于它演化出奇特的虹膜。

 

  视、听、嗅、味、触,我们透过丰富的五感体验来认识世界。不过动物界有更多厉害的角色,不只听得更敏锐,看得更仔细,甚至能感应我们浑然未觉的讯号⋯⋯

 

  我们的身体随时都在监测这个世界,侦测声、光、化学和质地的细微变化。这些持续不断的丰富信息流对我们非常重要,夺走我们的任何感觉都会引发焦虑和忧郁。不过我们只能察觉到周遭状况的极小部分。和某些动物相比,我们无知而快乐地度过一生,完全遗漏它们赖以存活的种种信号。

 

  我们的感觉器官令人赞叹:我们的身体内建了各种传感器,随时保持警觉,测量环境中的变化,并把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不过听觉不一定要靠我们这种耳朵,视觉也不一定要用我们这种眼睛。感受世界还有其他方法,动物界就有活生生的实例。

 

  几个月前的古巴之旅,我坐在卡车的保险杆上,一条古巴虹蚺(Chilabothrus angulifer)平静地缠绕着我的手臂。当时研究这种蛇的科学家正着迷地探究它的虹彩体表,这种色泽确实美得令人屏息。不过我对别的特征更有兴趣。我把那条蛇翻过来看它的头部侧面,它这一侧的两个视觉器官也应该看得到我。

 

  它的左眼看到的是可见光下的我,而它颚上的颊窝数组则是看到发出红外线的我。每个热敏感颊窝都会提供一幅影像,不过相当简陋,简直称不上影像。所有颊窝的信息集结起来,就能建构出一幅比较好的图像,足以让它在漆黑洞穴里面猎捕温血的蝙蝠。唯有靠这门技术,才能在昏暗又没有透镜的情况下形成影像。

 

  人类若要施展同样的伎俩,必须先开发出强大的计算机来处理信息。地球轨道上有一台γ射线望远镜,正是使用这种编码孔径成像技术(coded aperture imaging)来寻找远方的爆炸星体,因为γ射线威力太强,没办法以透镜对焦。不过蛇类先办到了。

 

  每个物种都会因应特有的演化压力而随时间改变。不单是某些物种感受到更宽广的世界:它们感官的运作方式往往也不相同。每一种用来感测环境的技术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拥有紫外线视觉的利大于弊吗?看一看鸟类,它们全都能够看到紫外线。我们人类的眼睛会过滤紫外线,以免紫外线造成伤害,因此紫外线永远不会触及我们的视网膜。鸟类的寿命没那么长,不必担心白内障,所以能享有看到额外色彩的好处。

 

  地球上的物种拥有的感觉专长五花八门。不过它们是怎样办到的?要侦测周遭环境的不同层面,身体必须内建哪些东西?演化测试了许多可能性。人类只不过是一个物种,也没有习得所有的本领。我们错失了哪些奇特的感官呢?

 

  壁虎视觉

 

  夜行性头盔守宫(Tarentola chazaliae)的眼睛作用原理基本上和我们相同,不过有几项奇巧的差别。杆状细胞让我们能在暗处看见东西,而这种守宫(守宫也就是我们惯称的壁虎)的演化史中有某段时期是在白昼活跃,白天光线明亮,不需要敏感的杆状细胞,于是它们的杆状细胞消失了,视网膜上只剩三种锥状细胞,分别处理绿光、蓝光和紫外线。如今它们在昏暗环境中活动,张大双眼,在黯淡光线下依然具有彩色视觉。

 

  不过这种守宫有时仍会在光亮下外出活动,它们的双眼就是在这种时候展现奇特的策略。守宫的瞳孔在亮光下变成狭缝状,不过两眼的狭缝瞳孔还各有四道凹槽。守宫的瞳孔遇光闭合时不像我们只有一个孔,而是四孔排成一线,每个孔各会在水晶体后方形成一幅影像。

 

  不过当物体位于特定距离时,四幅影像会彼此重叠,守宫可能就是利用这种现象来判断距离。它们不像我们有立体视觉,没办法靠比较双眼不同的影像来估算距离。不过它们每只眼睛都有四个瞳孔,也不需要这套做法了。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动物 感应 感官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北风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