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弯嘴滨鹬

弯嘴滨鹬

时间:2014-12-15 21:06|查看:1288|评论:0|字体: 繁体

弯嘴滨鹬

 

弯嘴滨鹬(学名:Calidris ferruginea)为鹬科滨鹬属的鸟类。体型略小、腰部白色明显、嘴长而下弯。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至非洲、中东、印度次大陆及澳大利亚。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华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丹麦。

 

弯嘴滨鹬

 

外形特征

 

弯嘴滨鹬,体型略小(21厘米)的滨鹬。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夏羽胸部及通体体羽深棕色,颏白。

 

繁殖期腰部的白色不明显,头顶黑褐色,有栗色缘。肩、上背暗褐色,羽缘多染栗红色或羽端白色。翼上覆羽灰褐色,羽干纹黑褐色。飞羽黑色;大覆羽和内侧初级覆羽的羽端白色,形成翼面上白色翼带。背至上腰黑褐色,下腰、尾上覆羽白色,或有少量黑褐色斑纹。尾羽灰褐色,中央较暗。嘴基羽毛或有白色;下体深栗红色,包括头、颈、胸、腹部,在下腹和胁有白色斑纹,至尾下转为白色。腋羽、翼下覆羽白色。

 

非繁殖期眉纹白色,头至上体为浑然一体的灰色,各羽具狭窄的暗色羽干纹。下体白色,胸侧略沾污。

 

吱吱叫声:哀婉的chew或wheep,尖声的whit-whit,whit-it-it及轻声呻吟。

 

弯嘴滨鹬

 

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北京、天津(北塘、塘沽)、河北(滦南、石臼坨、北戴河、新安)、山西(太原)、内蒙古(弱水、乌梁素海、东胜、海拉尔)、辽宁(鸭绿江口、旅顺、营口、盘锦、朝阳、绥中)、吉林、黑龙江(大兴安岭、塔哈、泰来、扎龙、哈尔滨)、江苏(盐城)、渤海湾岛屿、山东(黄河口、寿光、即墨、青岛)、甘肃(黑河流域)、青海(格尔木、共和、祁连、刚察)、新疆(帕米尔高原、博斯腾湖、哈密),南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如四川(成都)、湖北、上海(长江口、崇明、南汇)、浙江(杭州、定海、宁波、宁海、台州、乐清、温州、丽水、瓯海)、福建(福州、厦门、龙海)、广东(惠东、中山、深圳)、西藏(羌塘高原、康马)(旅鸟);广东沿海、广西(北部湾)、海南(陵水、琼山、文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19—23日,见张万福等1994)、台湾及澎湖列岛、香港(旅鸟,冬候鸟)。

 

中国以外地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至非洲、亚洲南部、大洋洲。相邻区域如俄罗斯(叶尼塞河口、泰梅尔半岛、科累马河),迁徙至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里海),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红河口),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弯嘴滨鹬

 

生活环境

 

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越冬至非洲、中东、印度次大陆及澳大利亚。

 

弯嘴滨鹬为不常见候鸟,迁徙时见于整个中国,少量在海南岛、广东及香港越冬。

 

生活习性

 

弯嘴滨鹬在中国主要是旅鸟。迁徙时见于海岸线、河口、水田、内陆湖岸、河滩、沼泽等。采食昆虫、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弯嘴滨鹬栖于沿海滩涂及近海的稻田和鱼塘。通常与其他滨鹬及鹬类混群。潮落时跑至泥里翻找食物。休息时单脚站在沙坑,飞行迅速,成密集群。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