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黑腹燕鸥

黑腹燕鸥

时间:2014-12-19 14:19|查看:1445|评论:0|字体: 繁体

黑腹燕鸥

 

黑腹燕鸥(学名:Sterna acuticauda)为鸥科燕鸥属的鸟类。小型水鸟,体长29~30cm。常成群在一起繁殖。种群数量稀少,不普遍,需要严格保护。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黑腹燕鸥

 

外形特征

 

夏羽头顶从前额到枕,包括冠羽辉黑色。前额基部有时缀有白色。背、肩、翅上覆羽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淡灰色。尾呈深叉状。最长的外侧尾羽外侧几近白色,飞羽较背淡,也呈淡灰色。初级飞羽具黑褐色先端。眼先、颊、颏、喉白色,到上胸逐渐变为灰色,下胸、腹、和尾下覆羽黑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白色,枕具黑色纵纹,眼后有一黑色斑。下体白色,前颈和胸缀有灰色。有时缀有黑色斑点,其余似夏羽。

 

幼鸟上体皮黄灰色,具淡皮黄白色羽缘和黑色亚端斑点,内侧次级飞羽有两道黑色横斑和亚端斑。

 

虹膜暗褐色,嘴橙黄色,冬季尖端较暗:脚和趾橙红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62~68克,体长290~320毫米,嘴峰32~40毫米,翅221~24O毫米,尾145~156毫米,跗跖14~16毫米。

 

栖息环境

 

栖息于内陆河流、湖泊、水库和邻近的水田地区。

 

黑腹燕鸥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旅鸟:中国

 

生活习性

 

常在水域上空不停的飞翔。很少见停息。黑腹燕鸥主要以小鱼为食。也吃虾、蝌蚪、甲壳类和昆虫。常潜入水下捕食鱼类。当发现水中食物时,垂直俯冲而下,潜入水中捕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开阔水边裸露的沙地上,偶尔在稀疏的草丛间营巢。常成群在一起繁殖。每窝产卵2~4枚,多为3牧。卵的形状为钝卵圆形,颜色为沙皮黄色,具淡褐色或红褐色斑点。也有个别为白色或淡绿色的。卵的大小为30~36×23~26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5~16天。

 

种群现状

 

亚洲南部,由于众多威胁影响着河流物种,该物种在其范围内的很大一部分几乎灭绝,整体下降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已经被列入濒危。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