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两栖,鱼类及其它 > 盖斑斗鱼

盖斑斗鱼

时间:2015-1-17 12:16|查看:2188|评论:0|字体: 繁体

盖斑斗鱼

 

盖斑斗鱼是一种小型的淡水鱼,又名三斑斗鱼、台湾斗鱼,中国南部称之为花手巾,香港称之为叉尾斗鱼。英文名称为Paradise fish(天堂鱼),日本人称台湾金鱼。原产于海南岛、广东、广西、中南半岛及台湾。此物种为继金鱼后第2种被传入西方的中国观赏鱼,也是第1种被带到欧洲且能成功人工养殖的淡水热带鱼。于1869年由法国领事从宁波寄往巴黎。

 

描述

 

盖斑斗鱼具有迷器辅助呼吸器官,可以直接呼吸水面空气。头部眼后到鳃盖有一黑色纹,鳃盖上有一暗绿色圆斑。成鱼体长约5至7厘米,通常雄鱼体型较大、雌鱼较小,雄鱼颜色较为鲜艳,身上的条状斑纹较为明显、色彩也较艳丽;雌鱼的色泽则比较淡。此外,雄鱼会拥有较长的尾鳍且呈燕尾状,雌鱼的尾鳍短,燕尾状不明显。雄鱼可活3至6年,雌鱼则为2至3年。

 

盖斑斗鱼

 

生态

 

生活环境

 

盖斑斗鱼主要栖息于池塘、沼泽地带、稻田等水流和缓的地区。群居于水草覆盖区,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蚊虫为食。最佳生长的水温范围约为摄氏20度~27度,但是在摄氏4度~38度的水温中依然可存活。适合生活的pH值在6.0至8.0。

 

繁殖

 

盖斑斗鱼

 

盖斑斗鱼的雄鱼(右)与雌鱼(左)

 

盖斑斗鱼的交配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到10月间,发情的成年斗鱼一年约可交配1至4次。这时的成年雄性斗鱼会出现性征变化,背鳍、腹鳍、尾鳍会一直延长至体长的一倍左右,身上的鳞片也会发出红、蓝相间的光泽。母鱼则是因为抱卵而腹部鼓大。在繁殖期间,雄盖斑斗鱼会为了抢地盘、争领域而变的凶猛出现明显斗性,往往会与靠近的雄鱼打的很激烈甚至重伤、死亡

 

雄盖斑斗鱼在发情时会在水面上吐泡筑成“泡巢”,供雌斗鱼在交配时产卵用。交配时雄鱼以身体环抱雌鱼,轻压刺激雌鱼腹部使雌鱼排卵后,雄鱼会同时射精使卵受精。排卵后雌鱼会呈现短暂的昏迷状态,此时雄鱼会将卵一一衔至泡巢上固定,雌鱼清醒后亦会帮忙。此交配动作会重复数十次直到雌鱼卵排完。总共可产出约数百颗卵。一旦交配完成,雄盖斑斗鱼会负责守护泡巢上的受精卵及不断的补强泡巢,并驱逐其他接近的斗鱼,其中也包括原本负责交配产卵的雌斗鱼。

 

盖斑斗鱼

 

生长

 

盖斑斗鱼受精卵约两天时间便能孵出幼鱼,视气温而定。刚孵出两三天的幼鱼还无法平游,以体内的卵黄囊维生。可平游后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主食。雄鱼会持续照顾仔鱼直到仔鱼可自行游开觅食。成长快速,约半年即可发育成熟。

 

台湾斗鱼

 

台湾的盖斑斗鱼由于地理上的区隔,演化出不同于东南亚地区的亚种。台湾的盖斑斗鱼也根据分布地区的不同分成食水嵙型、三义型、嘉义型、北埔龙潭型。台湾清华大学曾晴贤博士由DNA鉴定结果确定以上四型DNA相近,可视为同一种。但是网络论坛与学术文献仍众说纷纭,即便DNA鉴定后视为同一种,但是在外观上与东南亚种的盖斑斗鱼仍有部分区别。

 

除上之外还有汐止/南港型、龙潭/大溪型、外岛金门型(与大陆的基因相似)。

 

盖斑斗鱼生活于平缓的水域,这种环境也是蚊子的繁殖地。成年盖斑斗鱼在野外的主食即为蚊虫以及孑孓,一只野生斗鱼一天可捕食300只孑孓,因此对于防治病媒蚊有很大的效果。

 

1990年代,由于台湾的环境污染、农药滥用、过度开发以及外来种盖斑斗鱼与台湾斗鱼的杂交,台湾纯种的盖斑斗鱼日渐稀少。行政院农委会于1990年将台湾盖斑斗鱼列入“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Rare valuable species)予以保护。2009年再修正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将台湾斗鱼自“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修正为“一般类野生动物”。原因是经由许多地方政府、学校及业余爱好者,投入大量努力保护环境或人工饲育族群之下,台湾斗鱼在许多静水域里,已有许多的繁衍族群。而且本种并非台湾特有鱼种,应无立即濒危之虞,故由保育类名录中移出。但是水族界与业余饲养玩家强烈质疑此项说法,因为台湾斗鱼与外来种盖斑斗鱼即使外观上很难去区别,但是生活特性与部份特征仍然有许多可议之处。且到处流放外来种“彩兔”的行为,已压迫到本土种生存空间

 

尤系基因污染之严重不容小觑。虽该鱼大量复育有减少灭绝之虞,基于纯台湾原生种之特性,一般野外发现鱼种已有基因混种的发生,值得各界进一步研究改善。以外观而言野生盖斑斗鱼(野三斑)与市售的彩兔差异性,就原生种来看: 一、头部略为凹陷且斑点较少较不明显,情绪不稳定时从头顶到背鳍中间会有一调浅色的纵带。二、鱼嘴较彩兔小。三、身体斑纹部份红斑较蓝斑多而明显。其余特征仍需进一步做基因的研究。

 

确保本土种基因纯化才系当务之急,近年来盖斑饲养普及,但于外来种彩兔混种居高不下,再加上当年政府相关单位大力倡导复育及野放,使得目前野外已有混种盖斑的出现,严重危及野生栖地的盖斑斗鱼是始料未及,爰此!以非台湾特有种将保育除名,透过不纯基因繁殖交配增加数量取代原生本土盖斑斗鱼,让纯种台湾盖斑有灭绝之余,其保育除名有何之效?是否回复原状,值得省思。盖斑斗鱼原生栖地之保护需设立自然保育区是迫在眉梢,需远离人为环境来做保护,外来种入侵本土影响生态,政府单位及保育社团应加强教育民众并大力宣导本土盖斑濒危之情况。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