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天文名词 > 月食

月食

2015-2-17 08:32|查看:5060|评论:0|字体: 繁体

月食

地球遮挡了太阳的直射光线,导致月食出现。在本影区,直射阳光全部被地球遮挡,无法照到月球上出现月全食;在半影区,则仅有部分阳光被遮挡,出现月偏食或半影月食。

月食,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本影部份)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份,有部份或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的月相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如《说文》所说“日蚀则朔,月蚀则望”。地球阴影位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内,此平面与月球轨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黄白道面交角约5度;大多数满月时,月球不在黄道面内,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阴影内,因此并不是每个满月时,都发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发生两次月食。最近一次月全食发生于2014年10月8日。

月食类型

月食

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和半影区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月食

月食有三种类型:

1.月全食: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时,在其前后均会发生月偏食与半影月食。最近一次月全食发生于2014年10月8日,下一次月全食将发生于2015年4月4日。

2.月偏食:当月球只有部份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在其前后均会发生半影月食。最近一次月偏食发生于2013年4月25日。

3.半影月食:此时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光度极轻微减弱,所以较不易为人注意。最近一次半影月食发生于2013年10月18日,随后是2016年3月23日月食

没有月环食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绝对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月食过程

月食

月全食过程动画(当地时间2007年3月3日在瑞士比拉赫拍摄)

1.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月球表面光度略为减少,但肉眼较难觉察。

2.初亏(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由东缘进入地影的一刻,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3.食既(仅月全食):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4.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此时前后月球表面呈红铜色或暗红色(适用于月全食)。

5.生光(仅月全食):月球开始离开地球本影的一刻,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6.复圆(仅月偏食和月全食):月球完全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7.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偏食没有食既、生光过程,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半影月食没有初亏、食既、生光、复圆,食甚也只表示最接近地球阴影的时刻。

时间

相比于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月球由进入至走出地影)是十分长的,平均需时数小时,各年月食的时刻在大部分日历上均有说明。月全食时间最长可长达1小时47分,日全食最长仅长达7分31秒。2011年6月16日的月全食阶段达到1小时41分钟。但是2015年4月4日的月全食整个阶段只有5分钟。

月食

2007年3月3日,在英格兰的利兹看到的月全食过程。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西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殷商的卜辞载“六日甲午夕,月有食”,“旬壬申系,月有食”,《诗经‧小雅》载有:“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小雅·十月之交》篇“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微系指月食。《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食,风雨之不时。”古代中国民间认为月食是“蟾蜍食月”,在月食出现时人们便会顶礼膜拜、祈求天神驱走蟾蜍。“蟾蜍食月”是来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蟾蜍,俗称“癞蛤蟆”)。”,唐朝李白《古朗月行》:“蟾蜍食圆影,大明夜已残”。在中国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部份原理,他认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阳的光挡住了,“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月食。”。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都提出过通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

近代亦有人错误以为古代民间既然将日食叫做“天狗食日”,那么月食也就顺理成章,叫做“天狗食月”。其实中国古代“天狗”是月中凶神的名称。古籍《协纪辨方》卷四引《枢要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祷祀鬼神,祈求福愿。”,同书又引《历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因为“天狗”是“月神”,所以天狗不会自己食自己。故此中国古代不可能有“天狗食月”之说,只有“天狗食日”。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