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困难的刻度

2015-8-3 16:19 参与:2212 评论:0 来源:行者物语网 繁体

困难的刻度

文/ 北风

题记:勇气是一束光,灼伤仰视它的人。

我们今天要翻越一座五千两百米的高山,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骑行,终于抵达四千五百米高度。此时胸腔如火,双腿无力,但我们都知道停下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继续前行,调整节奏,从而找到最具效率的骑行角度。像这种调整我通常把它当成是主体的有意识调整,那么除此之外,随着海拔值的不断提升,还有一种无意识的身体调节,我把它叫做“记忆调节”。什么是记忆调节?

昨天你刚翻越了一座四千五百米的山峰,当今天再次到达这个值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唤起昨天的记忆,把昨天那个记忆值唤醒,以此减轻身体负担。据我的经验,这是非常有效的。接近五千米的时候,低气压给骑行带来巨大的压力。氧气稀薄,不把空气吸进肺的深处仿佛就顷刻晕倒。路是实实在在的,不会因为你感觉不爽就变简单了,无论再难,都要坚持行路。这是我们对眼前境况的认识,毅力和勇气也在此彰显出来,闪亮了人的品格。这是人有意识的调整,是一种理性的判断与决定。话说回来,石头不会知道此刻你在想什么,勇气能让你卖命,困难丝毫不减。

一个恰巧的事实是,两年前你曾成功到达过五千米,也就是此刻的高度,那么巨大的痛苦之后,身体会再次唤醒遥远的记忆,让你找到曾经的感觉,实实在在减轻困难带来的痛苦。这个逻辑过程就是这样,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五千米都上过了,四千米算什么?

上个月骑行路过湖北,在孝感前有一段路是连续的上下坡,坡度并不算大,为此走的还算轻松。当我骑到一个坡顶准备迎接下一个小下坡时,眼前不远处一个骑着人力三轮车的农夫在埋头拼命蹬车,如果你不见他双腿微微移动,可能就认为那装载并不多的车子是静止的。我没有停留,下坡带来的速度一瞬间就拉开了我们的距离。后面的一段路里我想,无论愿不愿意承认,自己翻过五千多米的大山,这几十米的小坡不在话下。可是对于一个生于斯,长于斯、肩负家庭之希望的一个只能靠人力驱动交通工具的人来说,困难无形中增大,我认为这种高度,远不止你所攀登的那几座海拔数千米的山峰所能企及。

宝鸡市西约六十多公里一个叫东岔的小镇,那天晚上六个人住在同一个小旅馆中。四个人是骑摩托车穿省过镇搞维修的,我和一个老者是自行车旅行的,晚饭后大家聚在一个屋子谈聊。四个人向旅行者发出质疑,六十多岁的骑行者嘿嘿笑着,四个人说,我更愿意钓鱼,骑自行车太辛苦了,走得快,也看不到风景。我说,风景其实就在这一路的骑行当中。四人之一说,我们不用看地图,这几个省很多路我们都跑过了。都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生活大概就是旅行的最高境界吧,我说。大家哈哈笑。老者说,他们还没到我们这境界,不懂什么是路上就是风景。后来,不知是因哪句话引起老者不适,其回屋睡觉了。后来我想,那位老人心里大概还有世俗之物的羁绊,要不然那四个人说到退休、家人等等的时候,他为啥会有情绪波动呢。我一向认为生活价值人皆有异,认同别人的,保留自己的,不予争执。可老者为何会表现的这么唐突呢?毕竟都已经走在路上了。再想,谁又没有解不开的问题?哪个人真的做到抛开凡物?所谓洒脱,不过是一种决绝与选择,生命中该有的忧伤与矛盾终无法消逝。仅此而已。在对老人的审视中我犯了五十步笑百步的错误,亦或更甚。

从一个人的勇气到一个人的生存,从一个人的坚强到一个生命的品格,路可能就在脚下,但前程还有很远。在诸多的阻碍中,“困难”或是我们的第一级台阶,求取人性(品格)的提升过程中,这一“刻度”无论源于天成,还是生命的自主选择,在人文意识的大同中都是平等的,它诱发着生命,鞭挞着生命,让人实现自我意志的磨砺。然而在毅力与勇气的博弈中,无论谁站在制高点,都不是我们可以获得的仅有神谕,因为生命在自我的变化中,每一个刻度,都隐藏着难以控制的希冀与张狂。

如果生命有幸踏上一个台阶,走向旅程的一个终点,回头望向出处,我想看到渺小的人会更谦逊、有容,他们以善知维护坚强和勇气;而那些自大的,将成日光下的一个投影,虚妄地望向自己,狂妄地威吓他人。

2015-8-3 海口

本文授权行者物语网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文集:北风文集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