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改写了川藏骑行的雨
2015-12-2 07:28 参与:1806 评论:0 来源:南方日报 小 中 大 繁体
8月16日早上9时许,大雨倾盆而下,店家拦住正要出发的我们,说山上海拔4000多米,不但冷,而且还下冰雹,比我们早出发的骑友多半打电话向他们求助而改乘包车去往理塘,于是我们在布珠三姐妹之家原地休整。翌日早上8时许,雨势稍少,眼前的山峦水雾萦绕,我们驱车上路,前往80公里开外的红龙乡。现在回想,仿佛在那一天前后,川藏大地上比往年迟来的雨季正逐渐显露它的威力,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们有接连数日的行程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峦翻行,堪称天际遨游,期间得翻越包括海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和海拔4429米的卡拉子山等五个垭口,一天之内常是早晚下雨,间或放晴,而一旦露出太阳,天又是蓝极了的颜色,湛如沧海,视野更随群山颠连的高寒草甸延伸至无限,蕃息其间的牛和羊,穿行其间的车和人,宛如北朝民歌《敕勒川》所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雨季的骑行,让我们避开了强烈的日晒,脸上并没有留下那种“进藏前”和“进藏后”的黑白对比,同时连绵的雨势,让人看不清远方的风景,却看得清了自身的渺小和身边的危险,以及自然的威力:有时候国道在没有护栏的悬崖峭壁上盘折,有时候是小规模的泥石流和山体坍塌,有时候是颠得全身发麻的搓衣板路……若非亲身所遇,以前便只觉川藏如画,这下子,那些厚重的历史碎片与人文沉淀,都因为这危机意识与繁复错杂的地理环境而有了新的体验和体会。
与此同时,尚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318国道通麦至排龙段因为强降雨而发生泥石流,交通咽喉排龙钢架桥被完全冲毁,进藏之路一度中断,多少人因此而梦断于斯,原路折返,或者改道317国道,倍尝艰辛,而坚持走318国道的我们,则硬是等到了排龙便桥的抢修与通行,天气仿佛开了一个玩笑,让2015年雨季进藏的我们于此分流,并由此而拥有截然不同的旅途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断桥所在的地方就是川藏南线名闻遐迩的“通麦天险”,10多公里长的山体公路背靠土质疏松的山体,面朝汹涌激流的易贡藏布河,素有“死亡路段”之名,又称“通麦坟场”。只是随着当地隧道工程和永久性桥梁建设工程的推进,紧挨峭壁悬崖的土石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沥青路,山体一侧也做了固化防护,多少年来因为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而让探险者们动魄惊心的“通麦天险”到明年或将成为历史,所以,我们最大的幸运在于,赶上了体验“通麦天险”的末班车。
这一年里,排龙断桥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遗憾,毕竟从今以后,天险不再,川藏南线少了一份惊险和挑战。随着日后高尔寺山隧道、米拉山隧道和迫龙沟大桥的通行,以后游人走过的川藏南线,也不再是我们走过的川藏南线。过去翻越一个垭口需要数个小时,那漫长而惊心动魄的二三十公里路途,以及相伴而来的旖旎、壮阔风光,都将变成隧道里边短暂而深邃的黑暗。
但它又好像是凤凰涅槃,从这以后,天险成为通途,这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已经晓得,所谓征服自然的冲动与雄心,大可从意识当中抹去,而在心底留下敬畏。而历史和自然,也是因缘际会,在2015年的夏天,为这段天险,这段历程,画上了充满悲喜与人情风景的分隔号。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