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资讯 保护 摄影 纪录 濒危 名词 组织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2017-6-7 11:43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2234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ico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令桑布鲁人感到恐惧,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仍开始转变,而Reteti大象保护区发生的事情与其没有太大差别。在这片绿洲上,大象孤儿不断成长,学着适应野外环境,以便有朝一日与族群重聚。实际上,这个保护区对人的关注不亚于大象。

ico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摄影、撰文:Ami Vitale

  肯尼亚,Reteti大象保护区——一头小象的叫喊声从远方传来,它似乎陷入困境,听起来与人的哭声无异。听到小象的叫喊声后,几位年轻的桑布鲁勇士手持长矛,来到一片宽阔的河床,找到了受害者。河谷中散布着大量人工井,这头小象陷入其中的一口井中,一半身体已经没入泥沙。大家只能看到小象狭窄的背部和象鼻,它正来回挥舞鼻子,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眼镜蛇。

  如果是一年前,这些桑布鲁勇士很可能会把小象拉出来,避免它污染水源,然后任其自生自灭。不过,今天他们选择了另一种做法:用手机给10公里外的Reteti大象保护区发了一条信息,之后便坐下来等待。如今,即便是在肯尼亚最偏僻的地区,手机也普遍存在。

  Reteti大象保护区位于肯尼亚北部的一片灌木林中,这片灌木林占地面积近3950平方公里,属于Namunyak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是桑布鲁人祖先家园的一部分。Namunyak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受北方牧场信托的资助。后者是一个当地组织,与33个社区保护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性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桑布鲁勇士在一口人工井中发现了这头被困小象。当救援队伍发现小象所属族群没有返回寻找它后,把它带回了Reteti大象保护区。工作人员为它取名Kinya,对它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料。即便如此,几周之后它还是不幸死亡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桑布鲁族的野生动物管理员LkalatianLopeta(右)和Reteti大象保护区的员工守护着两周大的Kinya,希望它与族群重聚。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Joseph Lolngojine曾是一位桑布鲁勇士,如今成为大象管理员,正看护着Kinya。这张照片拍摄过后不久,救援人员决定把它带到保护区,试图挽救它的生命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Mike Learka伸手接过一瓶配方奶,Naomi Leshongoro(右)正向一头饥饿的大象喂奶。在野外环境中,成年大象会给人类及其财产造成威胁,按照传统习俗,桑布鲁人会选择躲避或者驱赶它们。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这片地区生活着图尔卡纳人、朗迪耶人、博拉纳人、索马里人以及桑布鲁人等少数民族群体。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他们曾斗的你死我活。现在,他们团结协作,努力促进社区的发展,共同保护生活在周围的近6000头大象。

  桑布鲁勇士来到的河床看似干燥,但实际上表面之下就是水。大象能够嗅到有水的地点,桑布鲁人在大象的指引下挖掘了大量的水井,以获取干净、富含矿物质的水。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口水井,水井深达4.6米。取水的时候,桑布鲁人会吟唱富有节奏感的歌曲,赞美他们的牲畜,吸引它们前来喝水。在旱季(2月、3月、9月以及10月),桑布鲁人会继续向下挖掘水井,迫切需要解渴的大象也会寻找水井喝水,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水井。

  几位桑布鲁勇士没等多会儿,一个Reteti救援队伍便抵达现场,救援队伍由Joseph Lolngojine和Rimland Lemojong带领,两人都是桑布鲁人。救援人员之前处理过类似场景,便立即投入工作。将水井口挖宽之后,两位救援人员便着手救援,在大象的肚子下面拴了一根系带。在大象跌落水井近12小时之后,救援人员沐浴着晨光,使出浑身力气,将大象从井中拉了上来。

  等待,期待

  现在救援人员必须继续等待,而且这次的等待将为漫长。大象是具有习惯性的动物,一个族群经常会返回熟悉的地方喝水。救援人员希望这头雌性幼象趁族群返回的机会,与母亲和家族重聚。

  Lolngojine和Lemojong把虚弱脱水的幼象送到了河谷边缘的一处阴凉地。救援人员用纱布蒙住它的眼睛,让它镇静下来。向它的头部浇水,给它的背部披上一条羊毛毯。由于担心幼象进入休克状态,工作人员准备了一瓶1.9升的生理盐水。经过几次尝试,小象找到了奶嘴,贪婪的吮吸起来,接着便沉沉地睡去。

  从下午一直到深夜,每当焦虑不安的小象悲伤的呼喊家人时,工作人员便用生理盐水安抚它。到了傍晚,水井所在地区依旧很安静。在月光的映衬下,一头体形庞大的公象来到井边喝水。小象或许把公象当成了母亲,开始跟着它走,Lolngojine和Lemojong也跟在后面。过了一会,由于受到鬣狗叫声的惊吓,小象又回到救援人员身边。从此之后,小象便开始粘着救援人员。

  整个晚上救援团队都在机警地等待着。期待着听到小象族群的脚步声。到了黎明时分,距离发现小象36小时后,救援人员认为没有继续等待的必要。他们用毯子包裹着小象,把它抬进汽车,开始向保护区进发。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Leshongoro用手轻抚大象孤儿Pokot。在Reteti大象保护区成立之前,Leshongoro已经照料并向野外释放了5头幼象。Leshongoro还是一位母亲,她把这些大象幼崽视为自己的孩子。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Sasha Dorothy Lowuekuduk为大象幼崽调配配方奶。“大象保护区改变了我对大象的看法,”她骄傲地说道。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在炎热的天气里,来一次痛快的泥浴真是棒呢。泥土可充当防晒霜和驱虫剂,有助于保护大象敏感的皮肤。Shaba(躺下的)向年幼的大象展示如何洗泥浴。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7个月大的Pokot于去年11月来到保护区,图为它和Lemojong在保护区的大象围栏前面踢球。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Reteti大象保护区位于一个半月形的山脊中,2016年由当地的桑布鲁人建立。保护区的运营经费来自国际保育组织、圣地亚哥动物学会以及英国长牙组织。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北方牧场信托也提供持续性的资助。第一头获救大象名为Suyian,于2016年9月25日抵达保护区。保护区的20多位大象管理员都是桑布鲁人,他们都决心将自己负责看护的大象放归野外。

  虚弱无力的小象刚抵达Reteti大象保护区,为大象调配食物的Sasha Dorothy Lowuekuduk就准备好了一瓶配方奶。兽医Lolngojine对小象进行了全面检查,将其全身所有的伤口都涂抹了抗生素药膏。工作人员决定根据给小象带来不幸的水井为其取名Kinya。

  近几十年来,在撒哈拉以南地区,象牙需求增加导致大象偷猎泛滥,大象数量急剧减少。类似Reteti这样的大象保护区便应运而生。上世纪70年代,肯尼亚北部生活着体形最大的大象以及大量黑犀牛,后者已经因为犀牛角偷猎而导致局部灭绝。大象数量也只有之前的一小部分。

  大自然的工程师

  大象数量的减少对其它动物也造成了恶劣的连锁反应。大象是生态系统“工程师”。它们以灌木为食,还会推倒小树,这些都有助于草的生长,反过来又能吸引水牛、濒危的细纹斑马、大羚羊等大型食草动物,而这些动物又可充当肉食动物的猎物,如狮子猎豹、野狗和花豹。

  对桑布鲁人这样的牧民来说,更多的草意味着他们的牲畜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因此土著社区也开始以新的方式关注大象,还有其他长期以来令他们感到恐惧的动物。“我们照料大象,大象也会以它们的方式回报我们,如今我们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Lemojong说道。

  这片地区生活着6000头大象,是肯尼亚国内第二大象群聚居地。黑犀牛的数量也开始回升。疣猪、黑斑羚、小旋角羚、水牛、花豹、猎豹和网纹长颈鹿等动物的数量也在增加。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Shaba正在嗅探即将到来的食物,这是一种经过特别调配的配方奶,可取代母乳,工作人员每3个小时就会喂一次。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象的嗅觉感受器基因是所有经过检测的动物中最多的。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Pokot在围栏外面散步。经过适当的照料,几年之后工作人员会给它断奶,然后释放到肯尼亚北部的野生象群中。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每到喂养时间,所有的大象都急不可待。Amos Leleruk刚带着食物出现,两头大象便跟了上来。在野外环境中,大象到了5-10岁才会断奶。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谁捡到归谁”是大象们一天中的所有游戏。除了智商高,大象还爱好社交,需要刺激和互动才能正常发育。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尽管野生动物总体的发展趋势在转好,但偷猎依旧时有发生。水坑附近人与大象的冲突仍然存在。去年,在肯尼亚北部地区,村民与大象的冲突导致71头大象被杀,6头大象死于偷猎者之手。

  过去当地人对拯救大象没有太多兴趣。获救的幼象必须运到390公里外的保护区,这个保护区靠近内罗比,是肯尼亚唯一的大象保护区。如果大象恢复健康,幼象会被放归察沃国家公园,不过没有任何希望与原来的象群重聚。

  如今,通过Reteti大象保护区的帮助,大象孤儿,比如两岁的Shaba(我到访时是保护区年龄最大的居民),能够重返原来的栖息地,有机会与亲属团聚。据Reteti管理部门表示,大约8个月之后Shaba将会被放归野外。

  SHABA:表现得像一位母亲

  眼下Shaba是保护区象群的首领。它经常带领几头小象进入保护区附近的森林,教它们剥离树叶、品尝树皮、推倒小树、洗泥浴。

  当一头两个月大的小象无法越过一条水沟时,Shaba回到小象身边,向它演示如何跨越。Shaba已经具备一位族长的特质,如果一头小象受到惊吓,它将会出面干预。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Shaba现在将近2岁,是Reteti大象保护区幼象的代理族长,图为它教导幼象如何在野外觅食。在管理员的监视之下,Shaba带领着几头小象进入保护区外的丛林,向它们展示各种生存技巧:剥离树叶、品尝树皮、推到小树以及洗泥浴。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Mary Lengees是Reteti大象保护区的第一批女性大象管理员之一,正在照料保护区的第一位居民Suyian。Suyian于2016年9月获救,当时只有4周大。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Mathew Mutinda是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兽医,他正蹲在18个月的Mugie身边,自从获救到现在Mugie仍处于麻醉状态。Mugie的母亲因为与人类发生冲突而被杀,Mugie则被运往Reteti大象保护区。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15个月大的Sosian被麻醉之后,工作人员把它装入一辆特别改装的车里,运到保护区。Sosian的母亲遭到严重射伤之后,救援人员才决定对其施救。保护区的救援队伍只救助大象孤儿,不营救被暂时抛弃的幼象。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对大象管理员来说,喂食是每天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每隔两小时,管理员就会给大象喂食1.9升配方奶,大象喝奶时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喝完奶之后,大象就会沉沉地睡去。

  几乎所有员工都来自附近的社区,而且他们都是桑布鲁人。就像Lemojong说的那样,“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第一次照看山羊幼崽,后来是山羊,最后又升级为母牛。之后我开始上学。过去我在这里帮家人养牛,现在又开始照料幼象,实在太不可思议了,我真的很高兴。”Lolngojine补充道,“每次我回老家,左邻右舍都向我打听每一头大象的近况。”

  “过去Shaba非常瘦弱,现在变得很壮实。以前我害怕野生动物,尤其是大象,现在保护区改变了我对大象的看法,”Lowuekuduk说道。

  有一天,一个主要由妇女儿童组成的桑布鲁团体经过一天的车程抵达保护区,只为近距离观看大象。他们站在瞭望台上,仔细地看着大象玩耍。一头名为Pokot的雄性小象喜欢与管理员踢球,它的滑稽动作引起观众们一阵笑声。不过,总的来说观众对大象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在观看过程中始终小声交流。大家也有些紧张,不习惯看到其它桑布鲁人与大象进行如此亲密的接触。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图为Suyian的肖像照,它是被送往Reteti大象保护区的第一头大象。

  摄影:Ami Vitale

影像记录:曾经的大象恐惧者变成保护者

  几位桑布鲁勇士站在一个山脊上,周围是Namunynak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草原。“所有Reteti大象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要么曾经是勇士,要么现在仍是勇士。成为勇士是每个桑布鲁年轻男子必经的人生阶段,”帮助成立Reteti大象保护区的Katie Rowe说道。

  摄影:Ami Vitale,National Geographic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令桑布鲁人感到恐惧,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仍开始转变,而Reteti大象保护区发生的事情与其没有太大差别。在这片绿洲上,大象孤儿不断成长,学着适应野外环境,以便有朝一日与族群重聚。实际上,这个保护区对人的关注不亚于大象。

  对于在这里工作的桑布鲁人来说,工作中既有欢乐,也有悲伤。与许多和母亲分离的幼象一样,Kinya的获救来之不易,但最终还是没有活下来。

  “Kinya没能存活下来太令人悲伤了,为了让它重获新生,我们都付出了所有,”Lemojong说道。

  (译者:流浪狗)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西藏千途旅游 行者物语网旗下品牌
  • 大象 野生动物 非洲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