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一只猩猩从一棵树的树干上走过去,走向一辆正在砍伐它栖息地上的树木的挖掘机。面对这机器,它躺倒在地上。猩猩的栖息地已经被完全摧毁,它试图在一片荒凉中找到一个庇护所。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6月7日报道,在印度尼西亚,一只猩猩从一棵树的树干上走过去,走向一辆正在砍伐它栖息地上的树木的挖掘机。面对这机器,它躺倒在地上。猩猩的栖息地已经被完全摧毁,它试图在一片荒凉中找到一个庇护所。这幅令人心痛的画面是2013年录制的视频的一部分,国际动物救援组织于5日将它发布在脸书网站上。
“这只绝望的猩猩在推土机破坏性的力量面前疯狂寻找一个庇护所,这机器已经摧毁了它身边的一切。”该组织在社交网络上称,它最终设法营救了这只猩猩,并在网站上提到,印度尼西亚的动物因丛林被破坏而面对着灾难和死亡。砍伐森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生产棕榈油。
报道称,根据国际动物救援组织的统计,在过去的60年里,婆罗洲岛上的猩猩减少了50%。此外,在过去的20年中,他们的栖息地缩减了至少55%。“不幸的是,在印度尼西亚,像这样的场面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森林砍伐使猩猩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猩猩们正在死于饥饿。”该组织说。
报道称,国际动物救援组织将那些栖息地被破坏的猩猩转移到了安全的森林保护区。此外还营救并照顾那些和母亲分开的小猩猩,因为它们有时会被当做吉祥物非法售卖。
据报道,该组织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这段视频,同时配上文字信息:“植树,帮助我们重建并保护这些猩猩珍贵的栖息地。”这段视频已经被播放超过16万次,分享超过5万次。
“看到这个画面让人痛心!这只猩猩试图保护它唯一的家。如果一个人的家被毁掉也会这样做的。”一位脸书用户说,“为什么这些工人不停止他们对可怜生物的所作所为?”反对虐待动物人员也在推特上对这段视频做出了评论:“它们什么也做不了,但我们可以。避免棕榈油的消费可以阻止这场屠杀。”
背景
棕榈油和猩猩难民
婆罗洲低地,错综复杂的道路和梯田毁掉了猩猩的栖息地。摄影:MATTIAS KLUM,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Desilets说,“当猩猩的栖息地遭到清洗时,多数猩猩都会因饥饿而死。许多猩猩会冒险进入刚种下不久的油棕田里。出于绝望,它们会毁掉小油棕树苗,吃掉里面柔嫩的枝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猩猩又成了农业‘害虫’,面临灭绝的境地。”
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捕捉、伤害或者杀死猩猩都是违法的,但是,种植业却会对它们产生上述伤害。
人们对猩猩的攻击通常都十分残忍。救援人员经常会发现猩猩被砍刀砍死、被木板和钢筋打死、身上布满铅弹,甚至会被浸满燃料,放火烧死。有时候,小猩猩们会侥幸逃过人们对它们母亲的捕杀,却又会被不法之徒非法贩卖。
森林被开发之后,捕捉这些曾经神出鬼没的动物也变得更容易了。最近,为食肉而捕杀猩猩、非法宠物交易,成了猩猩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印尼婆罗洲的加里曼丹地区尤其如此。
改种油棕的多数森林地区都有沼泽地,这些地方碳含量很高,有泥沼质土壤。当森林被清除,水被排干之后,裸露出来的泥炭就会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而当森林遭到焚烧时,泥炭也会起火,从而释放出巨量的二氧化碳。
2000年至2012年,一项在印尼廖内省(Riau Province)进行的研究,对油棕种植面积增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年该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520万吨,其中70%都来自于有泥沼质土壤的区域。
尼亚鲁曼腾救援中心,一只孤儿猩猩牵着一名救援人员的手。摄影:MATTIAS KLUM,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十多年来,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雨林行动网络(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绿色和平组织等环保主义和消费者团体,都在致力于让市场采用更可持续的棕榈油。
通过可持续性棕榈油圆桌会议,人们建立了可持续性棕榈油的标准,也出台了认证等级。
最低的等级是绿棕榈(GreenPalm)。使用者以市场价购买许可证(目前,棕榈油是每吨1.5美元,棕榈仁油是每吨64美元),才能够使用棕榈油,并要为生产成本和其它使用者做出的供给变化提供资金(使用者无需改变自己的政策或渠道)。
最严厉的等级是可持续性棕榈油圆桌会议认证的等级(RSPO certified)。该等级要求不能清除内部生存有保护物种的森林,或者有重要保护意义的森林。然而,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不少问题。
Desilets说,“据我了解,两个相互独立的评估机构分别在即将清除的森林里都未发现猩猩,但是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却实实在在地发现了猩猩。”
有时候,可持续性棕榈油圆桌会议中一些秉性恶劣的成员会清除掉极端重要的森林,还能免受惩罚。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