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西藏骑行之旅:信仰赋予内心充盈和坚实

文 / 凡献娥2020-1-6 19:07 参与:2711 评论:0 来源:曲靖日报 繁体

骑行西藏之旅

  认识丁冬,缘于骑行。

  对于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人来说,丁冬是一个神话,因为他四次骑行西藏的经历。

  除了骑行,他还喜欢抱着把吉他边弹边唱心中的歌,把许巍的《故乡》演绎得深情而狂野,沧桑而厚重。我们很难去体会在荒无人烟的骑行途中,他抱着吉他弹唱《故乡》时的孤独与无助、真诚与平和。

  其实丁冬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是会泽县金钟二中的一名物理老师。即使平凡,也许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个特别想要去的地方。对于丁冬来说,这个地方叫西藏,这是他读初中时就有的梦想。问及为何,他只说了两个字:干净。他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去那个心灵圣地,不为证明什么,只为去触摸她那干净的灵魂,这是他心中的信仰。

  于是,就在2014年,也是他不惑之年时决定去实现这个年少时就扎根心中的梦想,独自骑行在去西藏的旅途上。

  去西藏的路之艰险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没有经验,一路上经常找不到吃和住的地方,更不用说洗个热水澡了。再加上心理准备和体能准备上的不足,一路上每天都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个大男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声大哭。但每一次哭过以后,依然向着西藏的方向独自骑行,从未过放弃。

  骑行1200公里左右到达了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境内的川藏公路通麦大桥。不巧的是,通麦大桥断裂,无法通行,另外有一座已经废弃的悬索木吊桥,桥板已脱落。眼看着只能放弃了,但心中的那个梦想在呼唤着他。于是,他毅然决定不停下追梦的脚步。他把自行车绑在腰上,两手攀住铁索,不顾掉入江中的危险向着梦想前行。攀行了一段后,被边防武警阻拦,不得不停止这次的追梦之旅。未到达梦想之地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同时也下了决心:通麦大桥一通行就进行第二次西藏骑行。

  丁冬说:“我骑行西藏,他们说我是SB,我笑了。”我想象得出他那憨憨的不置一词的笑。是的,去西藏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乘坐飞机,比如驾驶骑车,为何要像苦行僧一样骑车去呢?

  这让我联想到西藏人对朝拜的痴迷。有的藏民从西藏出发,沿途要经过至少2000公里才能到达拉萨大昭寺。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每走三步就会趴在地上诚心磕头,每一次朝拜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沿途的辛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朝拜之人大部分条件不好,比流浪汉苦行僧还要辛苦。他们大部分结伴而行,甚至一家人一同出行,将所有的家当变卖后换成行李,开始了朝拜之旅。

  丁冬其实就是想用最原始的方式、最质朴的感情,去坚持最纯粹的信仰。所以,与其说他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不如说他是在进行身体与精神的修行。

  2015年,丁冬再次踏上了去西藏的修行之旅。这次总结并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行经2180多公里,用时18天到达拉萨。当置身布达拉宫时,心中的兴奋与激动难以言表,只感觉那里的天真蓝,那里的云真白,那里的一切是那么原始、质朴、自然、干净。

  虽然这次顺利到达拉萨,但还是留有遗憾:因为赶路,很少静下心来、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我们行色匆匆,相互观望,天地变得很狭窄,很难静下心来去听一听大自然的低语,很难让脚步慢下来走进草木山水间,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生活的美好。

  2017年,丁冬一行7人第三次踏上西藏之旅。这一次骑行了不同的线路,历时29天,行经2600多公里到达拉萨,沿途欣赏到了很多很美的风景,和原生态的自然完成了一次真实的不期而遇,得到了精神的宁静与安详。在途中,即使很荒凉的地方,他也认为那是一种干净的美。我想,那是因为他心中是葱茏而美好的。记得第一次和丁冬聊天时,他就说自己是个透明的人,历经西藏修行之后,他的内心应该是更加澄澈和纯粹了。

  这让我又联想到夸父逐日,你说他有什么功利目的吗?似乎没有。他只是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超越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光荣与梦想。

  对于丁冬来说,他觉得前三次的修行还不够彻底,于是在2019年的7月,他和他的老师黄泽元第四次骑行在了去西藏的路上,这一年他46岁,他的老师54岁。这一次,他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想为自己的西藏之行画个句号。

  一路上,山高路陡,一天之中骑行的海拔落差高达2000米,很多路段都有生命危险,有时从早上7点左右骑行到夜间11点,手电筒的电都用完了。有7天的骑行之路,严重脱水,脱水到不想喝水,不想吃任何东西,手背晒肿,握车把都觉得困难。黑夜里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能停下,只能向前,停下有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形下,依然向着那个方向艰难地骑行。途经丙中洛、察瓦龙、目若村、嘎达村、古玉、然乌、波密、拉月村、鲁朗、林芝、卧龙镇、朗县、山南,最后到达拉萨,历时15天,共骑行1448公里。

  这样玩命的修行之旅,也许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他究竟在寻求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我想,他得到的应该是信仰赋予一个人最充盈和坚实的内心,最终达致平和与安宁,它无关金钱,无关地位,无关声名,甚至也无关身体的创伤与苦痛。幸福这一在我们看来含糊到难以定义的概念,在拥有信仰的人看来,便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倾其所有地去完成一件事。对于真正心怀信仰的人而言,信仰就不会仅是一切可供外化的形式与物质载体,更不会渴望某种回报。信仰应当是像《冈仁波齐》里的主人公们那样,在天地众生之间面对佛祖面对自我,无愧且坦荡,是真正遵从于自己的内心。

  丁冬说:“从常人难以理喻的困苦中走过,独自承受濒临崩溃的寂寞,懦弱的性格在短短二十多天中渐渐坚强。”“骑行滇藏,就是走在修行的路上,是不折不扣的苦修,不仅仅是身心的磨砺,更是灵魂的净化。如果没有因此而变得善良、宽容、谦卑、睿智、感恩、惜时,那么,无论骑行多少次拉萨,也只是去过。”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