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哺乳纲 > 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

时间:2020-1-8 18:40|查看:1079|评论:0|字体: 繁体

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学名:Myrmecobius fasciatus)是生存于西澳洲的食虫性有袋动物,近年再引入至南澳大利亚州。袋食蚁兽曾经遍布整个澳洲南方,但现在仅在少数地区存活,属于濒危物种

保护状况

袋食蚁兽

濒危(IUCN 3.1)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袋鼬目 Dasyuromorphia

科:袋食蚁兽科 Myrmecobiidae

Waterhouse, 1841

属:袋食蚁兽属 Myrmecobius

种:袋食蚁兽 M. fasciatus

二名法

Myrmecobius fasciatus

Waterhouse, 1836

亚种

M. f. fasciatus

M. f. rufus (已绝种)

分类

袋食蚁兽为单科种,为澳洲有袋肉食动物袋鼬目下的 4 个科别之一。

基因研究显示袋食蚁兽约于始新世晚期(32 - 42 百万年前)与其他有袋动物分家,且与已灭绝的袋狼关系较近。

袋食蚁兽有两个亚种,不过 M. f. rufus 在 1960 年代灭绝,仅有指名亚种 M. f. fasciatus 存活至今。M. f. rufus 据说较红的体表颜色。袋食蚁兽的化石纪录很少,最早的纪录可追溯至更新世,袋食蚁兽科下也没有其他物种的化石纪录。

此系统发生树是根据线粒体基因组分类而成:

袋食蚁兽

形态

体长包含尾巴35和45厘米(14和18英寸),不过尾巴长度几乎与身体等长。体重280、700 g(9.9、24.7 oz),口腔有50只无功能的牙齿,双颚已退化,具有力双爪。

袋食蚁兽和其他以蚂蚁为食的动物一样,都有一条细长的舌头与巨大的颌下腺可以分泌大量唾液。但袋食蚁兽的消化系统相对其他食虫动物简单,这是由于白蚁比起蚂蚁拥有更软的外骨骼,因此较好消化。

习性

袋食蚁兽独栖,在白天活动,几乎完全以白蚁作为食物,一只成年的袋食蚁兽每天需要 20,000 只白蚁,白天大部分的时间均在寻找白蚁。袋食蚁兽利用前爪挖出白蚁并用长舌捕捉它们。袋食蚁兽的天敌为地毯莫瑞蟒、隼、鹰以及人类引入的赤狐

袋食蚁兽为独居动物,具有领域性。一只成年个体的领域大小约为 1.5 平方公里(370 英亩)并且会阻止其他同性侵入领地。雄性与雌性个体的领域会重叠,且雄性会在繁殖期时离开领地去寻找合适的配偶。

以袋食蚁兽的体型来说,它拥有十分强壮的前爪,然而却然仍不足以破坏白蚁如水泥般坚固的土墩,所以袋食蚁兽必须等到白蚁出没于蚁墩之外。袋食蚁兽利用敏锐的嗅觉来发掘一些连结白蚁窝和觅食地点之间的通道,这些通道通常位于地表浅层,十分容易被袋食蚁兽破坏。

袋食蚁兽的活动时间与白蚁同步,因此同样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在冬天时,袋食蚁兽在接近中午较温暖的时刻觅食;在夏天时则会选择早晨与黄昏时觅食,避开白日的高温。

晚上时,袋食蚁兽会回到巢穴中,这些巢穴多但位于中空的树干中,或为地洞。巢穴通常为 1 - 2 米深,末端会有一个铺满草、树叶、花朵与树皮的巢室。袋食蚁兽可以利用臀部的厚皮来堵住巢的入口,防止掠食者入侵。

袋食蚁兽

袋食食蚁兽分布地(绿色区域:原分布地;红色区域:重新引进)

繁殖

袋食蚁兽在二月与三月时繁殖,其中只会进行一次生产,但若第一次生产失败则能再进行第二次生产。怀孕期维持15天,共会产下 4 只幼崽。和其他有袋类不同的是,雌性袋食蚁兽不具有育幼袋,其四个乳头由卷曲的毛发与哺乳期时膨大的腹部与大腿所保护着。

幼崽刚出生时体长 2 cm(0.79英寸),在攀爬至乳头后,会吸附在乳头上成长值到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此时的体长约为 7.5 cm(3.0英寸)。当幼崽体长达到 3 cm(1.2英寸) 时会开始长毛,并且在体长为 5.5 cm(2.2英寸) 时长出类似成年袋食蚁兽的花纹。在断奶后,幼崽会留在巢穴中或是带在母亲的背上,在十一月时才能完全自立。雌性在第二年夏天时达到性成熟,雄性则还要再隔一年。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