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一碗糁的尊严

2012-11-4 09:32 参与:868 评论:0 繁体

一碗糁的尊严

 

       早春二月,还冷得很。我在泰山脚下、岱庙的山墙上,迎面长风像太极拳,柔中带刚,令人立足不稳。抬头远望,我与城市平起平坐,棉袍灌满风也能飘飘欲仙,我是笨重的白鹤亮翅。

 

       快中午,出了岱庙,我在泰安后街小巷逛来逛去,一眼看见招牌“泰山名吃——正宗传统独一家糁馆”。糁是什么?下面一行中号字:面食2.5元即吃。

 

       是要自己去窗口端餐的,吃完算钱。我端着托盘走到近门处,看到一位老先生独个儿占了张桌子。我向他笑笑,坐下来。

 

       老先生庄重地向我点头:“吃饭呀?”伸手招呼我,“吃点儿菜。”他显然正在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小盅白酒偶尔抿一口,一碟花生米,一盘韭菜炒蛋。我客气地谢谢他。

 

       糁是健康小麦色,类似粥也像面糊,汤上微微荡漾着蛋花。专注喝一口,鸡汤的清鲜,胡椒的微辣,暖暖地下了肚,口感似稠而稀,汤薄而味浓。老先生一直在留意我,此刻徐徐问:“好喝吗?”我说:“好喝呀。”他满意地点头,伸出三根手指:“我每天喝三碗。这个好,养人、增寿、美容。你看我像多少岁?我都六十了。”语笑皆朗朗,确实更像个中年人。

 

       有人过来,老先生站起来,拉着人家的手:“吃好了吗?吃什么了?”俯耳过去,似说悄悄话,但原来只是体贴地算账,“两碗糁,两份面食,10块。”我才反应过来,老先生是老板。给钱找钱,他真诚地道别,“明天见。”从容坐下。整个一气呵成,仿佛就是寻常人家送客。

 

       同行的朋友端着油条过来,还没坐定就跟我说,“这大妈真好,怕我不知道,告诉我,吃多少都是2块5。”我一愣:“什么?”

 

       老先生点头:“没错,面食一人2块5,不管多少。”又给朋友让菜:“你吃点儿,别客气。我心道:“啊?这不成共产主义了,各取所需。”

 

       不断有人结账,每次老先生都站起身,与人寒暄数句,是熟客,还说些家长里短。像旧小说里的场面:医生到家看病,先互致短长:“老太爷好吗?大奶奶好吗?”一袋水烟抽毕,再问:“府上哪一位不舒服了?”农业社会的温情脉脉,民间仍有流韵。

 

       也有像我似的生客,老先生一视同仁,至多问几句:“哪里来的?有机会再来呀。”郑重在对方臂膊上轻拍一下,是一种无声嘱托。

 

       朋友吃完了,居然还打算起身去拿:“2块5任吃。”我一把按死他:“你打算把人家吃破产呀?”举目一看,真有人桌上一簸箩满满的,油饼、油条、卷饼、馅饼……吃得十分惬意。我心里暗道:要我开餐馆,这种吃货直接叉出去。

 

       老先生居然站在朋友一边:“去吃去呀。随便吃。”我惭愧于他的襟怀:来了就管饱,相信你不会为了占小便宜撑着自己。有大肚汉就有不怎么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不怕不怕,赔不死。

 

       老先生的店让我想起《水浒传》里常用的“主人家”:客栈主人、饭馆主人、赶脚主人……他们打扫店堂,仍是秉持《颜氏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把饭食做得干净美味,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他们的产业、他们的店,也是他们的家。

 

       而我们借由光顾他的店,成为他的客人。他于是以主人的自信与热情,延我们入座,嘘寒问暖,为我们吃得饱吃得好真心喜悦。他不是在服务,只是待客,周身上下,都是一种饱经世事后的洒脱,“我相信我是最好”的骄傲,对自己的店,对自己的饭食,他百分百的有底气。

 

       他对我们,如遇大宾;我们对他,视为东主。萍水相逢,互相成为对方生命中一刻的温暖。人生盛宴中,不是每一次主宾都能这般好聚好散。

 

       我与朋友,一人一碗糁,2块5的面食,我还另外要了一小碟牛三袋子(疑似牛胃),3块。一共13块,完成了泰山脚下一顿简单的中餐。

 

       出了门,再回头看一眼,招牌上写着:早上5:00——下午2:00。这招牌与老先生一样,都有着既不傲慢也不讨好的姿态。

 

       一碗糁的尊严,让人感动。

 

       糁,字典上念“散”,但我明明白白,在店里听他们说的都是“参”。

 

       文/叶倾城

 

       责任编辑:语燃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