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徐贲:无信仰的崇拜培育了奴性

2012-11-9 13:30 参与:1360 评论: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繁体

       常常看到有人在脖子上挂一个有浅浮雕像的玉牌,当我询问他们挂的是什么像时,大多数会告诉我是观音,我问他们为什么佩戴这样的挂件,他们会说是为了祛邪避祸,祈求平安。至于所挂之像代表什么,与他们的信仰有什么关联,我是指宗教信仰意义上的“信仰”,至今还从来没有问出一个结果来。佩戴偶像像章是一种崇拜行为,这就像一些出租车司机在车上挂毛泽东像,是当今中国常见的现象。也许有些这么做的人确实了解自己崇拜行为的信仰含义,但我还没有机会遇到他们。我只是从有限的经验判断,在众多佩戴或挂偶像的人当中,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有一个崇拜的对象,而不是有什么真正的信仰。

 

       人们的崇拜行为与他们的信仰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崇拜行为多种多样,包含的崇拜也有深有浅,有的诚心,有的不那么诚心,有的根本就不诚心。逢场作戏的不说,就算是诚心的,崇拜也不见得就是有信仰。不仅在宗教信仰上如此,在所谓的政治信仰或信念上也是如此。

 

       比起崇拜行为,信仰是一件远为困难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对信仰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还需要有某种必要的心灵开启。信仰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可能的,但并不必然发生。信仰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有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神圣感。这种神圣感可以有神学的理解,但也可以从哲学认识论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二者可以是相通的。

 

       神圣感是内在于人类的。哲学家普兰丁格这样解释人的神圣感应: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人会在内心产生一种造物主的存在和他的至美、至真、至善和至高的感悟,甚至成为一种信念。这样的经验是许多人所共有的,普兰丁格在《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中如此描述:“美丽无比的夜空、訇翻腾的海涛、庄严伟大的山脉,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心产生共鸣。小花绽放着芬芳、白杨在风中起舞。‘宇宙中没有一点’,加尔文说,‘是让你不能看出上帝的荣美的。’”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在自然中感悟到的便是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神圣感,虽然他并不是一位基督教诗人。

 

       不仅如此,我们做错事时不能释怀的自责,在认罪和忏悔时发自内心的欣喜,都指向至善的神明。人落在险境中时,会自然向大地和人类的主宰呼求,自然而然地指望上帝会听他的呼求。还有,当人饱受冤屈、身历苦难、面临着极大的邪恶,或者准备自我了结生命的时候,也会向神,向上苍发出悲鸣和呼喊。中国人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都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语燃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