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千古绝唱钗头凤: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

2012-11-14 08:41 参与:1205 评论:0 繁体

       陆游和表妹唐婉是一个悲剧。这一切实在是“错!错!错!”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唐婉又是什么样的女人呢?他们两个人既然如此相爱,为什么又被拆散呢?这还得从陆游的身世说起。

 

千古绝唱钗头凤: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

 

       文/陈清华


       陆游出身于世宦之家,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陆游一生,经历过北宋二朝、南宋四朝,这个人身体好,又善于养生,活了86岁。在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我还没听说过谁比他更长寿的。

 

       根据台湾龚弘先生的说法,陆游出生时(1125年),恰在其父陆宰被派京西路(安徽寿春)计度转运使赴任途中。舟行淮上遇暴雨,大水周游在船的前后左右,父乃以“游”字命其名。有一说其母梦见秦观(少游),乃不但以“游”字为名且以“务观”为号,以示仰慕此诗词名家之意。陆游出生不久,即逢靖康之变,金人入侵,兵荒马乱,陆家与万千家庭都有逃难之苦。

 

       金人追宋高宗自扬州而杭州、绍兴、宁波乃至温州海上。陆氏一家原已返抵家乡山阴(绍兴),因金人无情的追迫,只得一地又一地逃难,直到后来在东阳(浙江金华)安顿下来。在陆游小小的心灵上,早就烙上了痛恨金人的印记,并埋下他日后欲图报国复仇的种子。

 

       即使在陆游临终前,他还是把自己这代人未完成的北定中原的心愿,交给儿子,并留下一首《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庭环境的熏陶无疑直接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陆游一辈子想复仇,一辈子不忘北定中原,反对投降派,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有极大的关系。其父陆宰最看不上秦桧身边的那帮投降派官员,还不到退休的年龄,即在50岁之后,就毅然辞官,到绍兴老家和有志于北伐的主战派官员们坐而论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

 

       南宋小朝廷在临安(今杭州)苟安之后,陆游也跟着父亲离开金华,回到老家山阴(绍兴)故居。整整十年,他都在相对安静地求学。这十年,他读书很辛苦,也为他日后成为南宋一代大诗人、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个时代,读书人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除非你是皇族后代。陆游的科考之路很不顺利,不是他成绩不行,而是他得罪了当朝宰相——秦桧。他怎么得罪了秦桧呢?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时年29岁的陆游雄心勃勃地到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很欣赏陆游的文章,成绩揭晓,陆游第一名。这让秦桧很没面子,因为他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科考,却是第二名。次年礼部复试,秦桧找了个借口将陆游黜落。找了个什么借口呢?成绩方面找不出,就从“政审”方面找。说陆游和他父亲“轻言扫胡(伐金),破坏社会稳定”,不利于“维稳”,取消了陆游的录用资格,让他名落孙山,回家休息,以确保自己的孙子秦埙“替补”成为状元。陆游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得罪了秦桧,他怎么考都当不了官,干脆回到绍兴老家读兵书,练剑术,读书人,学剑读书就是在集聚力量,等待机会。

 

       不过,秦桧机关算尽,终究没有为孙子秦埙争得状元头衔。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宋高宗身上。高宗御殿前亲自主持考试时,主考官呈上前三甲的名单请求御批,排列顺序依次为秦埙、张孝祥、曹冠。高宗看到秦埙的文章很像秦桧的话,而张孝祥书法策论都很好,就擢张孝祥第一,曹冠第二,秦埙第三。秦桧大怒,就搜罗证据诬陷张孝祥的父亲张祁谋反,将他们父子投入监狱,好在苍天有眼,不久秦桧发病死去,张孝祥和他的父亲张祁逃过一劫。

 

       听到了秦桧死亡的消息,陆游还心有余悸,害怕秦桧的余党报复他。

 

       陆游的进士直到宋孝宗即位时才赐予。由此可见,陆游的科考之路走得很不顺,更不顺的,是他的爱情之路,那是他一生最痛苦的事情。面对母亲的阻挡和反对,他不得不和自己最爱的女人、他的亲表妹唐婉分开,忍痛写下休妻书,其情何堪?其心何苦?打掉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吞。

 

       陆游和才貌双全的唐婉属于两小无猜,两个人一起玩过家家,一起读书识字,一起下棋。那是陆游和唐婉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南宋绍兴十四年,即公元1144年的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陆家的门上、中堂上都贴上了红双喜,即“喜喜”。就连棉被上、枕头上也都绣上了“喜喜”。20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婚了。


       双喜叠成一个字的来由,按照李鉴踪在《姻缘·良缘·孽缘》一书中的说法,和北宋宰相王安石双喜临门的故事有关。王安石当年进京赶考,住在舅父家。有个马员外,出了一副对联,结果很长时间无人对上,王安石开口就对上了,马员外一高兴,就提出要把女儿嫁给这位秀才。王安石同意了。一对新人正在举行结婚仪式,忽闻外面飞马来报,说王安石中了头名状元。接下来,就是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王安石喜上加喜,与马小姐拜过天地,欢天喜地入洞房。马小姐笑呵呵地说:“王郎才高学广,一举成名,今晚又逢洞房花烛,真是‘大登科’遇‘小登科’,双喜临门。”王安石十分兴奋,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个斗大的“喜喜”,贴在门上。又吟诗一首道:

 

       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

 

       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以后,结婚贴“喜喜”的习俗,就流传开了。凡娶媳嫁女之家,必于该贴的地方贴上“喜喜”,以兆吉祥如意的彩头。陆家娶媳妇,唐婉进门,自然也遵循这一习俗。

 

       婚后的陆游和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他们两人从小青梅竹马,耳鬓厮磨,感情甚笃。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能和自己最爱的又懂自己的女人结婚,是一个男人幸福到骨子里的事。何况唐婉不光是个美女,还是个才女,两个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新婚燕尔,你唱我和,吟诗赋词,如胶似漆,如影随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陆游纵然在睡梦里都会笑醒。两个人都被幸福冲昏了头脑。

 

       水满自溢,物极必反,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缘分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有的人有缘却无分,有的人有分却无缘;有的人有缘相聚、相合,却无缘相守。

 

       让两个人都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陆游的母亲,越来越讨厌这个儿媳妇唐婉。论血缘关系,陆母是唐婉的姑妈。她曾经也是很喜欢唐婉的,否则不会同意他们的婚事。在那个时代,他们能够结婚,没有老人的允许,那是不可能的。

 

       连陆游也闹不明白,母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这个儿媳妇的。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事实是,无论唐婉怎么表现,也不能赢得陆母欢心。陆游和唐婉才过上几年的幸福生活,陆母就强迫他们分开。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中记载,母亲强迫他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唐婉不能生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女人在那个时代不能生孩子,纵然再贤淑,也难在婆婆面前抬起头来,但是,不一定非得让儿子休妻这么绝情,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可以为儿子纳妾,为陆家生个儿子延续香火。李清照也一直没有生孩子,赵明诚的母亲也没有逼他离婚,这两个人一直到赵明诚去世,感情都很深,一个填词成了大家,一个研究收藏金石,成为大学者,夫妻二人比翼齐飞,成了文学史著名的佳话。

 

       一个最有可能的理由就是,陆游的母亲爱子心切,有着强烈的恋子情结,不想自己的爱完全被一个有才有德的女人夺去,于是,嫉妒儿子和儿媳的爱情太甜蜜,受不了小两口整天卿卿我我的样子,一个比较有力的证据是,陆母“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见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就是说,陆母看两个人整天如胶似漆的样子,就担心儿子从此沉浸在温柔乡里,为儿女情长而误了学业大事,所以,有好几次痛骂这个儿媳妇,并下了棒打鸳鸯、非要拆散他们的决心。

 

       陆游和表妹唐婉相爱多年,且已经结婚,就因为陆母突然生出厌恶儿媳的情绪就让儿子离婚,陆游虽然难过,但还是“屈从了母亲”,和最爱的老婆离了婚,从此自己饱尝失去最爱的痛苦。通常的说法是,陆游是个孝子,母命难违,他只得含泪忍痛休妻。孝顺就是一味地顺从吗?连爱情都可以一点不争取?他为什么不试着用说服母亲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而宁愿忍痛承受思念和无爱的痛苦?

 

       从医学上来讲,陆游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依赖型人格障碍。他依赖母亲,母亲不同意,他就放弃。他对母亲的态度就是唯唯诺诺,不能够自我决断许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没有主见,家中的大小事都不是自己操心,包括爱情和婚姻,基本都是母亲包办,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自己的主意,依赖、顺从母亲已经成为习惯,这与长期以来母亲对他的“过度保护”、宠爱和娇惯有关。

 

       当依赖成为习惯,久而久之,陆游就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有了依赖型人格障碍。这就是他休掉唐婉的原因。

 

       陆游含泪忍痛休妻。但是,在心里他又怎么能舍得这么好的妻子呢?

 

       陆游虽然写了休书,但在暗地里,还是瞒着母亲在外面悄悄地租了一套房子,隔三岔五地与唐婉幽会,过着地下夫妻的生活。不久,还是被陆母发现,再度拆散了他们二人。为了防止陆游再度约会唐婉,让他彻底死了这颗心,后来,陆母托媒人给陆游介绍了王氏,强迫陆游尽快娶了王氏为妻。

 

       唐婉呢,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

 

       从此以后,陆游一生郁郁寡欢,留给世人的是那个“细雨骑驴出剑门”的惆怅背影,而唐婉则在花样年华中纠结而死。

 

       摘自《春花秋月何时了:唐宋词里的风花雪月》

 

       责任编辑:语燃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