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下的意识形态恐惧症
2012-12-26 21:07 参与:1484 评论:0 来源:《文史博览》 小 中 大 繁体
古人写文章,敢跟皇帝公开叫板、存心捣乱者为数极少,大多都是随手一写,抒发一下感情,但是由于不通时务、不晓政事,或是出于秉笔直书、不知忌讳,结果就撞枪口上了,被抓住把柄。在清朝以前,除了朱元璋外,皇帝对于这些文人,基本不管,但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都有意识形态恐惧症,生怕文人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丝毫的反动或不敬,所以时常捕风捉影,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狱。尤其是乾隆,更是清朝文字狱制造的集大成者。
在乾隆朝,凡是跟“明”字有关的诗文,都会出事儿。杭州有个叫卓长龄的,写了一本《忆鸣集》,仅因为“鸣”与“明”谐音,“忆鸣”就被说成是“忆明朝”,被指为图谋不轨。乾隆下令将《忆鸣集》焚毁,并诛灭卓长龄三族。
乾隆四十八年(1783),有一个叫李一的,居然胆大包天作了一首《糊涂词》,有“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帅相,无非糊涂”之言,被河南登封人乔廷英告发,于是被凌迟处死,全家男人被斩杀,女人为奴。随后,经查发现举报人乔廷英的诗稿也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日月二字合为明,乾隆认为乔廷英也有怀念明朝之意,给了他一个和李一一样的处分。举报别人,把自己的小命也搭进去了。
就算自己不写著作,批点前人之作也能把命搭进去。一个叫程明諲的在写祝寿词时有地方写得不对,被逮住了,官吏去查抄他的家,搜出一本《后汉书》,官吏翻了翻,找到“好东西”了,问道:“你为何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二句密加圈点,而且批了‘古今同慨’四字?你是不是说我大清圣上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程明諲无语。最终程明諲被判凌迟处死,乾隆爷得知后,大发慈悲,将凌迟改为斩立决。
以上都是被人揭发,官方抓住抄家审查后的结果,如果预先把自己的作品送审,应该不至于被处死了吧?错,照样是个死!黄裳《笔祸史谈丛》记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民间才子蔡显因为恐惧于清廷文字狱的淫威,又自以为所写的书不会出事儿,于是上呈自著《闻渔闲闲录》一册。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看后,发现了“不和谐”的文字:“风雨从所好,南北杳难分”,“莫教行化乌肠国,风雨龙王欲怒嗔”,说这两句大逆不道,于是乾隆将蔡显和他的长子蔡必照判处斩立决,将他的“次子包大、三子大慈保同伊妾朱氏及未字女三女俱解给付功臣之家为奴”。
不写别的,歌颂大清朝总安全了吧?不行!乾隆四十年(1775),直隶容城一个医生智天豹,编了一部《万年历》,祝颂清朝国运久长,其中说“周朝止有八百年天下,如今大清国运,比周朝更久”,可是这万年历中把乾隆的年数只编到五十七年为止,犯了大忌,被认为是诅咒乾隆帝短命(乾隆五十七年,乾隆83岁),“罪大恶极”,结果,将智天豹凌迟处死。
文字狱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有个冀州秀才安能敬,写了一首颂扬清朝的诗,其中有“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能排难者谁”,这四句诗被曲解为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人辅佐,结果被定罪,乾隆知道后,亲自批复,下令把安能敬释放,乾隆朝文字狱,死里逃生者,唯此一人。
鲁迅说:“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