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的书信 无声之处胜有声
2013-3-6 05:52 参与:1069 评论:0 来源:《文汇报》 小 中 大 繁体
手写的书信 无声之处胜有声
文:翁秀美
手写的书信,如春夜花开,冬日落雪,无声之处胜有声。信里语言,真情流露,信里心思,动人心弦。
写信,是一件重要的事。写什么,怎么写,暗中思量;纸一铺开,便是心在说话。
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向张兆和许约,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他当真天天写信,有时一天多达6封,信里有对一路风景的描绘,所见所思和对家人的思念,而且随信附了简洁生动的素描,有桃源上面简家溪的吊脚楼,桃源上五十里处的美景,乘坐的船舱一角,山水如画,图文并茂,收信人看时,心里是多么放心和熨贴。无独有偶,鲁迅先生在厦门任教时,写信给广州的许广平,也在信里画出自己居住地和学校的工作环境图。
方鸿渐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看一遍,中夜醒来看一遍,关灯后想想信里的话,又开灯再看一 遍。分手时交还对方信件,唐小姐看到自己给他的七封信装在夹心巧克力糖金纸匣子里,封皮破了用玻璃纸衬补好,还宝贝一般收藏唐小姐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这个《围城》里做什么事都身不由己的人,和唐晓芙恋爱是真正用心了。
信里心思转转折折,曲曲弯弯,小机关,大意趣。古代妻子给丈夫写信,信内附当归一支,正是:“千言万语从何说,惟有当归表寸心”。有外出者托人带家书回,信封里一张白纸,上面一字皆无。妻子起初吃惊,既而明白,写道,“碧纱窗后启缄封,尽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此类家书,惟心有灵犀方能感应出其中的千言万语。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伙子喜欢上一位姑娘,不好意思明说,便去一信,姑娘拆开一看,信封里空空如也,她猜出男孩心思,便抓起一把信纸往塞进信封寄去。小伙接信后大喜,原来,空信封表示“没有信心”,姑娘将信纸塞满信封是要对方“充满信心”,一来一往,成就好姻缘。
这几天看《民国小学生作文》,其中的书信体尤为特别,虽是小学生,写出来的信礼貌周到,言语朴实,观察独特,感情真挚,童心烂漫,想象丰富,有问候亲人的,有勉励学友的,有蜜蜂给蝴蝶的信,还有写给燕子的信,纯真有趣。读着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年少时的作文,并没有遥远的时空距离,相反,感觉是那么真实亲切。
记得小学时,班上写信成风,大家同住一村,天天见面,更有家隔一道院墙者,前后不到十步远,也写信,贴上邮票寄来寄去。也许这就是信的魅力,把要说的话,放在信里封起来,投进绿色邮筒,再由邮递员送到对方面前,那感觉多美啊。信纸迭成各种形状,开头写“见字如面”,结尾来个“纸短情长”,还文诌诌地写道:好花不常开,好友不常来,只有常通信,友谊深似海。不过终究是孩子心性,玩得交头接耳时,信件亲密频繁;吵架了,便用红笔写去一信,表示绝交,不久又和好,很有意思。小侄女上小学就给我写信,字迹清细工整,写了正面写反面,受宠若惊的我回得也认真,打好草稿,再誊写一遍。这样的通信保持到她初中毕业。
信纸与信封,字迹与情感,成就了信件这样一种传情达意的文本载体和婉转从容的交流方式。你写的信,我收的信,跋山涉水,终到了手里,似远又近,熟悉的字体里,是长辈的叮咛,恋人的深情,朋友的交心。厚厚的信札,保存了生命中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贵印迹,让陈旧发黄的记忆鲜艳明媚,散出瓣瓣馨香。
在电子阅读逐渐覆盖纸质阅读,快速编制短信的现今,更加清晰地想念书信时代:窗前灯光下,坐着写信人安静的身影;路口花香中,立着等信人徘徊的身影,并诸多余味不尽的机关设计与巧妙心思,种种美好情怀,串起无数封千姿百态的信,成为如水年华的最美倒影。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