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
2013-4-25 06:33 参与:1145 评论:0 小 中 大 繁体
黄昏闲步,遇邻家小女,五岁,举着一枝开得正艳的粉红花朵,因短发无处插戴,便以手扶在头上,边走边笑,可爱至极。春风从旁经过,也要驻足留连。
女孩子头上满把青丝天生就要插花戴朵的。李白《宫中行乐词》写了一个幼年小宫女的装扮,“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小宫女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天真无邪,娇憨可人。
早在汉代,就有妇女以鲜花戴在头上作为装饰。四川成都扬子山墓中出土的女俑,发髻正中插一朵大菊花,两旁还依附着数朵小花。汉以后,簪花之俗历久不衰。元稹《村花晚》诗: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杜牧《杏园》诗中慨叹: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足见戴花者之众。
唐代女子常以茱萸、石榴、蔷薇、牡丹、芍药、芙蓉、杏花等鲜花插在发髻或头上,尤以牡丹为重。唐画家周舫《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体态丰腴,云鬓蓬松,硕大的芍药、牡丹,连枝带叶高高地开在发髻之上,多么地富丽华贵。
除了鲜花,也有用罗绢、金玉、通草等原料制成的假花,名字很雅,闹娥,是丝绸或金纸剪做花或蝶、虫的形状;雪柳,是以绢花装簇的花枝。立春,妇女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辛弃疾词里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句子。
假花做工精细,常开不败,颇受人喜爱,却少了新鲜花儿的灵动丰姿。鲜花有生命的活力,更有自然生成的娇媚的颜色,芬芳的气息,绽放仅此一次,不能重来。李清照有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小词透着女主人对时令鲜花的喜爱,明明对自己容貌很自信,仍然“云鬓斜簪”,任性地要让郎君看看,花美还是人美。
曹雪芹笔下女子,除了宝钗,恐怕无有不爱花的,管园子的妈妈每日里将各房姑娘丫头戴的及插瓶的各色花儿折枝送去。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备加热闹,李纨准备了各色折枝菊花,盛在一个大荷叶式的盘子里,贾母拣了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刘姥姥则被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一头,不仅不生气,还凑趣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甚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又言年轻时也爱个花儿粉儿的。每逢此时便会想象刘姥姥年轻的模样:荆钗布裙,头上小花朵朵,坐在村口树根上,听老人们讲古。
花开烂漫,山野路边,随处可见,董永与七仙女长工百日满双双把家还的时候,顺手摘下花一朵,与娘子戴发间。牛郎牵手织女,为她插在鬓边的是红艳艳的石榴花。这些戏里出现的戴花的温馨场景,生活中很少见了,似乎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听齐豫的《船歌》: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一组散发着质朴气息的画面,随着悠远空灵的歌声摇到眼前,勾起淡淡乡情,想起了江南小巷,经常有衣着整洁的大娘髻上插朵栀子花或白兰花,挎着小竹篮,里面是刚摘下的白色花朵,沿街叫卖。五月的时光在花香里那么宁静美好地穿行着。
花开烂漫,山野路边,随处可见,董永与七仙女长工百日满双双把家还的时花,娇艳无匹,人们多以貌美如花来称赞女子容颜,即使容貌平常的女子,鬓边插花一朵,也增几分妩媚。年年岁岁花相似,然花之一季,却是一霎光阴,或于枝头老去,或随春风流水,或与女子万缕青丝共守,听她的欢笑与心事。千载春光,花的前世今生无比美丽:谁在梳洗时“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谁又在春日陌上被杏花吹满头?那时,花正好颜色,人正好时光。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翁秀美)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