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文苑
首页 开卷有益 思想感悟 文化漫谈 史海钩沉 人文笔记 人在旅途 人间•小说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之死”缘何生动

2013-8-18 21:11 参与:2425 评论: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繁体

  项羽之死,堪称《史记》最精彩的名篇,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垓下突围以后,项羽渡过淮河,经过阴陵,来到东城。在东城境内抒发了“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有名感慨,然后布置身边仅存的28位骑士打了一次堪称经典的教科书式的漂亮仗。《史记》记叙这次战事说,楚军的突然行动,使汉军猝不及防,队列被打乱,军阵被撕开,项羽趁势斩杀敌将一员。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被称作赤泉侯的汉军骑士迎面与项羽撞个正着,被圆睁双眼的项羽一声怒吼,马受惊,人失态,掉头一阵狂奔。


  这位赤泉侯,是在东城之战的记事中唯一实名出现的汉军将士。不过,这位赤泉侯在随后的乌江之战中又出现了。项羽挥剑自刎后,遗体被五位汉军骑士夺得,他们都因此受封为列侯,从此青史留名。其中的一位,就是赤泉侯。他姓杨名喜,内史华阴人,曾经是旧秦军的郎中骑士,是一位全程参加追击项羽的历史亲历者,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整理这段历史,常常有不可思议之感,为什么司马迁在精彩而简洁的记事中会插上这么一段,突兀而不着边际?于是追查杨喜,他的祖上无迹可寻,他的后代却是绵绵不绝,千古留名。原来,自从杨喜因为斩杀项羽封为赤泉侯以后,杨家从此发迹,成为两汉以来最有名的世家大族。东汉时期四世三公的杨震一族,开创了隋王朝的杨坚一家,都是这个家族的后裔。


  杨喜的第五代孙叫做杨敞,活跃于汉昭帝时期,深受执掌政权的大将军霍光的赏识,长期在大将军幕府担任长史,也就是秘书长。杨敞后来先后出任大司农和御史大夫,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丞相,被封为安平侯。


  杨敞担任丞相的第二年,汉昭帝去世,没有后代。霍光从诸侯王中选取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承了皇位。刘贺继承皇位以后,行为淫乱不轨,霍光深为忧虑,与亲信大臣们密谋另立新帝。据史书上说,霍光主持制定了方案后,由大司农田延年到相府向杨敞通报。杨敞生性谨慎怕事,听了通报后,吓得汗流浃背,说不出话来。


  会面途中,田延年上厕所离开,这个时候,一直在厢房听取谈话的杨敞夫人走了出来,急迫地对杨敞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情,如今大将军的方案已经决定,让大臣来通报君侯而已。君侯如不迅速响应,必定首先被诛杀清除。”


  夫人的话,点醒了杨敞,促使他拿定了主意。当田延年从厕所归来时,杨敞与夫人一道,表示坚决支持霍光废黜昌邑王的方案,主动参与其事。昌邑王废黜以后,霍光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己即位,是为汉宣帝。杨敞因为拥立宣帝的功劳,不但保住了丞相的地位,而且得到了三千五百户人家的新增封赏。


  这位在事关杨氏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站出来拿主意的杰出女性,与司马迁关系甚深,《史记》项羽之死的精彩篇章,也与她有分割不开的关系。


  原来,杨敞夫人是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迁没有儿子,他倾其一生所著的《史记》,完成后只抄写了两部传世,副本一部收藏于汉朝政府的图书馆,正本一部收藏于家中,死后由女儿带到丈夫杨敞府中保存下来。


  杨敞大概生于武帝元光年间,他在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结婚,此时年纪大概在25岁左右。司马迁大约死于武帝后元年间,他去世的时候,女婿杨敞大约47岁。因此可算,司马迁与杨敞的交往,至少有20年以上。


  对于杨家来说,杨喜追杀项羽,是家族发迹的起点,也是杨家最引以为自豪的伟业。汉政府封赏杨喜为赤泉侯,颁发有丹书铁券,用红笔将封状写在铁板上,与相关的档案文书一道,作永久性的保存。丹书铁券,是一分为二的合符,一半保存在汉朝宗庙,另一半保存在杨家,世世代代流传。丹书铁券结尾处有这样几行文字:“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意思是说,即使黄河干涸变成衣带,泰山崩塌变为砺石,封赐之国仍将永存,绵绵不绝传给子孙。


  杨喜的故事,一直讲述到第五代孙杨敞。杨敞将这些故事讲给夫人听,当然,他也将这些故事讲给老丈人司马迁听。司马迁是汉政府的太史令,他正为写《史记》网罗天下的放失旧闻,收集世间的传言故事。言者也许无心,听者定然有意。在与女婿同席的酒席宴间,司马迁听得津津有味,事后将这些生鲜的活历史记录下来,写进书中。第一手的史料,经过第一流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加工编撰,写成了第一流的史学篇章,堪称古代口述史的经典。

[责任编辑:语燃]
收藏|分享 分享到:



最新文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