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普通老虎的死亡,牵动一个隐秘行业的灰色利益链。从动物园到标本加工企业,再到私人买家,价格从两三万元可能翻到300万元以上。林业部门暧昧的政策,孕育了一个暴利的标本业。而旨在保存物种的标本博物馆却日渐凋零,举步维艰。标本业,已经距离它的原旨越来越远。
林业部门的“不提倡”
“有标识的标本,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主要还是用于教学科研。用于个人收藏,我们是不提倡的。我们一直对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提倡博物馆收藏。”福建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面对扮成普通购买者的记者咨询时说。
但当记者反复咨询,私人购买行为是否违法时,这位工作人员却始终拒绝明确回答,只是反复强调,“我们不提倡”。
“主管部门对此暧昧的态度,正是造就中国标本业近年来畸形繁荣的推手。”多名业内人士批评说。
在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后,中国曾一度严格限制老虎相关产品的贸易,1993年全面禁止虎骨贸易。但十年后的2003年,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允许将野生动物产品加以标识再利用的试点计划,将老虎保护重新推向了危险。
根据该项规定,合法人工老虎繁育场所内的老虎死亡后皆须向国家林业局登记。拥有相关许可的企业可以向国家林业局申请,购买这些已登记的动物皮张。一旦这些皮张被加工制成皮毯或标本,许可人可再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相关文件与照片,以申请标本收藏证。只要皮张制品配有这类标本收藏证,便可在中国境内贩售和流通。
“我们咨询过林业局,他们都说标本仅供于教育科研使用。但事实上,它们制作的形式,一看就是,供家居装饰所用。”EIA的工作人员Vicky Lee说。
记者在章照国的标本厂见到,所有制成品都以工艺品的形式陈列。两只幼虎标本,就是安装在假山之上。
“我们都是把做好的照片传给他们(指林业部门)。”章照国说。若依他的说法,林业部门对其用途,无疑心知肚明。
“在国外,将死亡的珍稀饲养动物做成标本属于特例,并且仅限于科研、教育单位。但在中国,林业部门批准的这批企业,却专门以制作、销售标本牟利。”EIA老虎项目组负责人Debbie Banks告诉记者。这与国际通行的,标本仅供科研、教学的用途相违背。
而标本收藏证本身,现在也成了另一门秘密。知情者说,标本收藏证,唯一能证明某证属于某标本物件的,是证上的照片。标本厂会在申请时,将自行拍摄加工后的物件递交给林业部门,随后林业部门会发回一张封塑盖有印鉴且附带照片的标本收藏证。
但记者在金洲自然博物馆和刀霞公司均看到,证上的照片尺寸甚至比一只手指甲还小,从照片中根本无从辨识实物与特许待售的标本是否一致,这为其他皮张借用这张收藏证提供了机会。
“这种情况确实也有反映。”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说。他听说的是,有时销售者会主动询问收藏人,问要不要标识,如果不要,就可以便宜不少,省下的收藏证便能挪作他用。“但遗憾的是,主管部门一直拿不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去监管。”
而国家林业局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在截稿前一直未予回复。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