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鹃
白稍冠蕉鹃 Tauraco corythaix
蕉鹃(学名:Musophagidae),是鹃形目蕉鹃科的鸟类。产于非洲,大约有18种。有些种类的蕉鹃是清一色的灰色、褐色或者白色。大约有10种蕉鹃有独特的红色素、羽红素和绿色素。各种蕉鹃的体长在35—70厘米左右。它闪都是长尾巴,短翅膀,整天都在树林时在寻找水果吃。有时也吃一些脊椎动物。它们喜欢吵闹,嘁喊喳喳地成群到处活动。不过筑窝的时候喜欢孤独。一窝产2—3个白色的蛋。马拿曼蕉鹃属濒危动物。
简介
(Tauraco bannermani)亦作touraco、lourie或plantain-eater。
鹃形目(Cuculiformes,有时独立为蕉鹃目〔Musophagiformes〕)蕉鹃科(Musophagidae)约18种非洲鸟类。蕉鹃色彩鲜豔。有些以灰、褐和白色为主,但冠蕉鹃属(Tauraco)的10种和蕉鹃属(Musophaga)的2种有独特的美丽红色素(羽红素)和一种绿色素(羽绿素)。 所有12种的翅膀和少数的冠羽均具羽红素。这些种和灰蕉鹃属(Corythaixoides)的一些种的体羽有羽绿素。体大小不同,蕉鹃属的绿色和蓝色种约35公分(14吋),大型蓝蕉鹃(Corythaeola cristata)约70公分(28吋)。 蕉鹃尾长、翅短。栖于森林或热带大草原的树上,用强健的脚攀上攀下觅食果实,捕捉少数无脊椎动物;虽称蕉鹃,但不吃大蕉(香蕉)。 为社群鸟类,组成噪杂小群共同活动,但独自营巢。巢是用细枝建造平台。产2~3枚白色卵。幼雏被覆厚的绒羽。早期幼雏就能藉助於翅膀上发达的爪在树上攀缘。
形态特征
体羽有羽绿素。体大小不同,蕉鹃属的绿色和蓝色种约35公分,大型蓝蕉鹃(Corythaeolacristata)约70公分。蕉鹃尾长、翅短。
蕉鹃常有漂亮的羽冠,有不少种类色彩艳丽,属于非洲最艳丽的鸟类之列。
物种概述
蕉鹃科(Musophagidae)鹃形目的一科。蕉鹃是鹃形目中自己孵卵育雏,喜食香蕉等植物性食物的类群。
蕉鹃常有漂亮的羽冠,有不少种类色彩艳丽,属于非洲最艳丽的鸟类之列。蕉鹃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但有时也吃昆虫,特别是在繁殖季节。
蕉鹃在非洲的森林、草原和山地都有分布,森林中的种类通常色彩更艳丽,灵活的攀援于树冠的枝叶中,有些山地的种类则可分布于非洲最高的几座山上。
分类
蕉鹃有5属23种。多数蕉鹃大小相似,长约40-50厘米,但大蓝蕉鹃体长达75厘米,体重超过1公斤,是蕉鹃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大蓝蕉鹃是森林蕉鹃的代表,分布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中,活跃于森林顶层。白腹灰蕉鹃是较开阔地带的蕉鹃的代表,分布于东非的干旱疏林和灌木丛中,是非常喧闹的鸟类。
生育繁殖
蕉鹃属蕉鹃科,产于非洲,大约有18种。有些种类的蕉鹃是清一色的灰色、褐色或者白色。大约有10种蕉鹃有独特的红色素、羽红素和绿色素。它们都是长尾巴,短翅膀,整天都在树林里寻找水果吃。有时也吃一些无脊椎动物。它们喜欢吵闹,嘁嘁喳喳地成群到处活动。不过筑窝的时候喜欢孤独。一窝产2~3个白色的蛋。
物种保护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环境:林地是构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以林地为生息繁衍地,鸟类是其中最重要成员。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各种昆虫和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哺乳动物是消费者,鸟类一方面作为消费者参与了林地生态的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着对植物有破坏作用的生物。林地为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它们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成为了林地生态系统的骨干。我们的祖先深深懂得爱鸟的意义,文字记载虽详略不一,但从古至今历代不绝。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鸟啄虫状,且出现在卜辞中,有令鸟防虫之意,中国的古人很清楚这种鸟的价值。到孔子时,他明确地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的思想。
《礼记·王制篇》规定:“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杀幼鹿和毁巢掏鸟蛋都是不允许的。《淮南子》中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载,特别强调在特定的季节不得毁林和烧田以保护幼鸟。此后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强调保护鸟类和其它的动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法规和条例,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世界共有鸟类156科,9000多种,已经有139种灭绝了。保护鸟类已经刻不容缓。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