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鸟纲 >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

时间:2013-10-30 15:30|查看:2146|评论:0|字体: 繁体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

 

白尾梢虹雉,学名Lophophorus sclateri,别名雪鹅,一种大型高山雉类,属于虹雉属,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海拔2500-4200米喜马拉雅山东麓林区。易危(IUCN 3.1)

 

白尾梢虹雉的体长可达68厘米。雄鸟通体颜色艳丽,上体羽毛为金属紫绿色,颈部为铜绿色,喉部为紫黑色,背部白色,喙部为金黄色。尾巴为白色,夹杂栗色带纹。雌鸟的色彩暗弱,通体深褐色,喉部为白色,喙部浅黄色。主要以种子和花为食物。

 

中国特有鸟类种,由于栖息地的不断减少以及偷猎的威胁,数量十分稀少,IUCN列为易危物种,被列入CITES附录I。

 

白尾梢虹雉

 

形态特征

 

体形较家鸡大,与黄腹角雉相似。体长约600毫米,翅长约300毫米。雄鸟:头顶和头侧均金属蓝绿色,冠羽短,向前卷曲如线状;后颈和颈侧红铜色发亮;背羽前蓝后绿,肩紫绿,均如金属闪闪发光,很象虹彩,虹雉即由此得名。下背至尾上覆羽几纯白色;尾羽主要鲜栗色,而有宽阔的白端。下体纯黑。雌鸟:额至上背均赭褐色,各羽杂以棕色斑纹;下背逐渐灰褐,并具黑褐和棕色横斑;尾亦为赭褐色,而有棕色狭斑;下体呈棕和赭褐色细纹相杂状。长而稍弯,上嘴较下嘴稍大而覆盖下嘴;两翅短圆,尾比翅膀短,显得宽阔而短平,虹膜褐色。雄雉的羽色绚丽,冠于群雉,而且罕见,被视为濒危的一种珍禽。

 

白尾梢虹雉在产地又被叫做“雪鹅”。雄鸟的体长为64~70厘米,体重2100~2800克;雌鸟体长56~63厘米。雌、雄羽色不同。雄鸟头顶、耳羽和羽冠蓝绿色,羽冠短而卷曲;脸大部裸出,呈辉蓝色;鼻孔下有一小簇黑羽;后颈侧辉赤铜色;上背蓝绿色,下背和腰白色;下体黑色;尾羽红棕白色具宽阔的白色端斑。雌鸟自头至上背深栗褐色,下背土白色具褐色横斑;下体淡棕色;尾羽深栗褐色,具6条棕白色横斑和宽的白色端斑。翅黑褐色;尾亦黑褐,先端白色;下体满杂以橙黄与褐色相间的虫蠹状斑纹。虹膜褐色;嘴角色;腿、脚绿褐色。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多单个或成对活动,冬季结群活动,最大一群为9只。每年4月开始繁殖,繁殖期为4~6月。筑巢于岩石缝隙处、或树洞中。林中地面的倒木下或树洞中,每窝产卵2~5枚,卵的大小为平均63. 2mm × 45. 4mm。

 

濒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当地的森林丧失。

 

作为食物被捕猎:作为食物被捕猎。

 

天敌动物:猛禽及小型食肉兽的捕食,限制了其种群数量的发展。

 

白尾梢虹雉在高黎贡山主要生活在海拔3200m以上短鞘箭竹林与亚高山草甸相间的狭窄地带,气候寒冷,具有风大、雨雾多的特征,对动物的容纳量自然也低。白尾梢虹雉个体较大,行动笨拙,日活动规律性强,易遭人类与天敌捕杀。这些都视为该种内在的致危因素。其种群状态可视为该地区生态监测的指标之一。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