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行者物语 > 动物频道 > 濒危物种 > 两栖,鱼类及其它 > 虎纹钝口螈

虎纹钝口螈

时间:2013-11-3 13:42|查看:2410|评论:0|字体: 繁体

虎纹钝口螈

 

虎纹钝口螈

 

虎纹钝口螈(学名Ambystoma tigrinum),又名虎斑蝾螈,是一种蝾螈。体型很大,一般长6-8吋。虎纹钝口螈虽然在某些地区很普遍,但整体来说数量却在下降。其中一个最大的威胁是湿地的破坏,当池塘干涸时会造成大量幼螈死亡

 

特征

 

虎纹钝口螈体型很大,一般长6-8吋。它们可以长达14吋,尤其是持续幼态的个体。成年的身体上有疙瘩,呈灰色、绿色或黑色。眼睛很大及有眼帘。它们的吻很短,颈厚,脚很粗壮,有很长的尾巴。它们主要吃细小的昆虫及蠕虫,也会有吃细小的青蛙及老鼠。

 

成年虎纹钝口螈栖息在地面下2呎的巢穴。它们差不多是完全陆生的,只会在繁殖时才走回水中。它们忠于自己的出生地,愿意走很远的距离回到此地。不过,它们只有50%的机会一生中繁殖多于一次。雄螈会轻推雌螈进行交配,并会将精囊放到湖底。雌螈会检起精囊,并会将受精卵产在植物上。

 

幼螈是完全水生的,有很大的外鳃及自头部延伸的尾鳍。四肢在孵化后短期内就完全发育。一些幼螈,尤其是在季节湖及北方的,会尽快变态;而其他的则会待身体成长至成年大小才会变态。有些群落不会变态,以其幼体的外观达至性成熟;这种称为幼态持续,往往是在陆地生长条件不良时才会出现。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发掘的虎纹钝口螈化石清楚地反映了过去3000年间的气候变化:生活在温暖环境中的虎纹钝口螈比生活在相对寒冷环境中的同类体积要大。

 

虎纹钝口螈成体穴居在地下,只有在繁殖期才返回水中,而其中一些在返回水中后就不再回到陆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在黄石国家公园拉马尔洞中的15个岩石层中搜索到虎纹钝口螈化石,并根据过去3000年气候变化的幅度将这些化石分为5个时期。距今1150年到650年前,也就是黄石地区历史上最热的一段时间里,生活在陆地上的虎纹钝口螈与生活在水里的同类体积差异最为显著,前者体积比后者体积明显要大。因为气候变暖导致陆地气温高于水温。气温升高后,生活在陆地的虎纹钝口螈的食物更加充足,其新陈代谢同时也会加剧,因此生长的速度就更快。相反,在水中这样相对寒冷的环境中,虎纹钝口螈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降低,生长过程会拉长。

 

保育状况

 

虎纹钝口螈虽然在某些地区很普遍,但整体来说数量却在下降。其中一个最大的威胁是湿地的破坏,当池塘干涸时会造成大量幼螈死亡。人侵的鱼类亦会令它们的数量减少或延长其幼螈阶段。杀虫剂的使用也会有所影响。不过,虎纹钝口螈只在特拉华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及马里兰州被列为濒危;它们在阿利桑那州受到保护;在北卡罗莱纳州及南卡罗莱纳州列为特别关注。于2001年11月,加拿大认为在五大湖的虎纹钝口螈群落已经灭绝,而在英属哥伦比亚及加拿大的都已经濒危。

 

相关物种

 

加州虎纹钝口螈、横带虎斑蝾螈及高地虎纹钝口螈都曾被列为虎纹钝口螈的亚种,但现都已被认为是独立的物种。遗传学研究结果证实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纵然它们之间仍有混种出现。

分享到:
公益画报

动物保护群

动物保护Q群:131626977
动物保护,志愿者请加入

动物保护(行者物语)

野生纪录

野生纪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