鹗
鹗
鹗(学名:Pandion haliaetus)或称作鱼鹰,是一种善于捕鱼的猛禽。鹗在隼形目中属于鹗科,这个科只有一属一种。
物种简介
鹗是隼形目鹗科鹗属,仅有鸟类动物1种。又名鱼鹰。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分布遍于全世界。雄鸟和雌鸟相似,体长约65厘米。头顶和颈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纵纹,头后羽延长成为矛状。上体和两翅的表面均暗褐色,各羽都具棕色狭端,尾羽淡褐色。下体除胸部有棕褐色斑纹外,其余均为白色。幼鸟头顶羽色较暗,下体余部有明显的白色羽缘。脚趾有锐爪,趾底布满齿,外趾能前后反转,适于捕鱼。 在中国,夏季遍布于西部和北部,冬季迁徙到华南地区。常见于江河、湖沼、海滨或开阔地;在热带,经常栖息于岩石海岸、珊瑚礁或红树林沼泽。一般在高空回翔或在水面上低飞窥伺鱼类,偶尔潜入水中。飞翔时,鼓翼与滑翔交替进行,一旦见到鱼类,便俯冲到水面,用脚抓鱼而去。它们将猎物带回栖息处食用,吃完后会拖着脚在水面低飞,似乎是在洗脚。雌雄交配时,常成对在水面上追逐或在空中翱翔。在海岸或岛屿岩礁上,或在湖沼、河流附近的乔木上营巢,巢简陋,盆状,结构粗大,直径可达2米。用树枝、灌木枝、枯草、藓类等搭成,内铺有杉皮、枯草、羽毛、碎纸等。2~6月产卵,一般每窝产卵2~3枚。卵椭圆形,灰白色,具赤褐色粗斑。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雏鸟孵出后全身密布稚羽。雄鸟捕猎食物,雌鸟用嘴将食物撕裂,喂养雏鸟。
外形特征
鹗又叫鱼鹰,是中型猛禽,体长51~64厘米,体重1000~1750克。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针形延长,形成一个短的羽冠。头的侧面有一条宽阔的黑带,从前额的基部经过眼睛到后颈部,并与后颈的黑色融为一体。上体为暗褐色,略微具有紫色的光泽。下体为白色,颏部、喉部微具细的暗褐色羽干纹,胸部具有赤褐色的斑纹,飞翔时两翅狭长,不能伸直,翼角向后弯曲成一定的角度,常在水面的上空翱翔盘旋,从下面看,白色的下体和翼下覆羽同翼角的黑斑,胸部的暗色纵纹和飞羽,以及尾羽上相间排列的横斑均极为醒目。虹膜淡黄色或橙黄色,眼周裸露皮肤铅黄绿色,嘴黑色,蜡膜铅蓝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
生活习性
鹗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等地,尤其喜欢在山地森林中的河谷或有树木的水域地带,冬季也常到开阔无林地区的河流、水库、水塘地区活动。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间也常集成3~5只的小群,多在水面缓慢的低空飞行,有时也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息时多在于水域的岸边枯树上或电线杆上。性情机警,叫声响亮。 主要以鱼类为食,有时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其他小型陆栖动物。它的外侧脚趾能向后反转,使四趾变成两前两后,加上脚下的粗糙突起,可以象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粘滑的鱼的身体,然后飞到水域附近的树上或岸边岩石上用利嘴撕裂后吞食。它平时常在水面上空缓慢地煽动两翅成圆圈状飞行,两眼注视着水中的鱼类,在距离水面30~90米之间时,还能够迅速地振动双翅,迎风悬停在空中,以便仔细地观察水中猎物的情况。发现猎物时,则两翅折合,急速降到水面,伸出两只长脚将鱼抓起,一边溅起高高的水花,一边用双脚提着“战利品”腾空飞起,还在空中抖落着身上的水珠,如同一个精神抖擞的“渔夫”一般。有时鱼见到天空中有黑影落下,本能地向深水中逃走,鹗就会立即潜入水中捕猎,直到1米以下,水面上常常只留下一个翼尖。我国古人对于神态威猛、目光锐利的鹗极为推崇,将目四顾形容为“鹗视”或者“鹗顾”,把推荐贤人称为“鹗荐”,汉朝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融写的《荐弥衡表》中还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来形容弥衡的才华出众。
鹗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鹗在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广大地区,共分化为6个亚种,我国仅产指名亚种,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西藏为夏候鸟,北京、河北、山东、山西为旅鸟,上海、浙江、台湾、广东、广西为冬候鸟,海南为留鸟。迁徙时间大致为春季于3月上旬到达东北繁殖地,9月中旬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
繁殖繁殖
期在我国南方通常为2~5月,在东北地区大多为5~8月。雄鸟和雌鸟配对以后常常比翼双飞,鸣声不断。经专家考证,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诗经·小雅》中妇孺皆知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象征爱情的“雎鸠”鸟,就是鹗,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鹗的婚飞别具一格,雄鸟首先在空中翱翔,身体呈一个很陡的角度,爪子上紧紧地抓着一条鱼或者一根骨头,一边吃力地飞行,一边摇晃着双脚,有时甚至向后倒着飞行,同时发出一种激昂的叫声。雌鸟则高声地应和着,与雄鸟一起上下翻飞。通常营巢于水边的树冠之上,也在水边的悬崖峭壁和岩石上营巢。在食物丰富的地方,会有很多巢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据说在一个面积不到1200公顷的区域上就曾发现300多个巢。
巢都是用粗大的树枝搭成,如果繁殖成功和无干扰,巢可多年使用,甚至有使用长达18年的巢,但每年都需要进行修理和补充巢材,因此巢的结构较为庞大。巢的形状为盘状,主要由树枝、灌木枝、枯草等堆集而成,内铺以树皮、枯草、羽毛和碎纸。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营巢,每窝产卵2~3枚,偶尔有多至4枚的。
卵的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灰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亲鸟轮流参与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孵卵期为32~40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经过42天后才能离巢。亲鸟对巢中的雏鸟关怀备至,如果有大型的雕类、鸥类天敌企图偷袭,就会飞到巢的上空,作出摇摆不定,似乎就要摔下来的样子,同时发出“切利利,切利利”的叫声,分散天敌的注意力,直到把它们引走。
生存威胁
近年来由于毒药使用过多,导致鹗蛋的蛋壳逐渐变薄,不易孵化。目前各国政府都已规定禁止猎捕鹗。
相关故事
在《山海经·西次山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钟山山神烛龙有个叫鼓的儿子,和另一个叫钦丕的家伙合伙将一个叫祖江的天神杀死在昆仑山的东南方,黄帝知道这事后很生气,将他们杀死在钟山南面的瑶崖。钦丕戾气不散,化做一只像雕的大鸟,白头红嘴,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纹,鸣叫的声音像鹄,它出现在世上,世上就一定会有大的战乱。”这东西就叫做鹗。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