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鹤
灰鹤
灰鹤(学名:Grus grus),别名千岁鹤,是鹤科鹤属的一种。身长115厘米(翼展可达2米)。卵皮肤色,带有些许斑点。雏鸟羽色呈黄褐色,喙部红色。
辨识特征
就体型来说,灰鹤是中等大小的鹤,身长115厘米(翼展可达2米)。卵皮肤色,带有些许斑点。雏鸟羽色呈黄褐色,喙部红色。亚成鸟全身大致呈褐色,头顶呈深褐色。有独特的黑色头和颈,自眼后有一条宽的白色条纹延伸到颈背,头顶有一小片红色,喙部黄色,站立时深色的飞羽斜挂在尾上,背部及三级飞羽略呈褐色,大致与丹顶鹤相似。飞行时颈部前伸,叫声嘹亮似喇叭。
灰鹤分布图:黄色 = 繁殖季节;蓝色 = 冬季;绿色线 = 迁徙路径
分布地区
栖息于湿地沼泽。于欧亚大陆较偏北方与中东的部分地区进行繁殖,冬季则向南迁徙至亚洲南部(华东、印度半岛与阿拉伯半岛等地)与非洲北部越冬。
亚种
灰鹤普通亚种(学名:Grus grus lilfordi Sharpe, 1894)
于东北及新疆西部繁殖,迁徙时途经华北各省、四川西部和昌都地区,至长江以南地区越冬,在台湾也有少数纪录。
繁殖与保护
灰鹤是全球15种鹤类中濒危状况最不危急的一种,但由于环境破坏的关系,数量越来越少。在爱尔兰,灰鹤在民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绝迹已经逾200年,当地仍有许多人尽力于这种鸟的复育工作。目前全球灰鹤的数量约21至25万只。
灰鹤
生活习性
栖息地
灰鹤栖息于沼泽草甸,沼泽中多草丘和水洼地,水生植物有水麦冬、水毛茛和薹草等20多种;在黑龙江省林甸县灰鹤栖息在芦苇沼泽,有芦苇、狭叶甜茅、菰、小猩藻等植物;在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水库或海岸附近,常到农田中觅食,回到河漫滩、沼泽地或海滩夜宿,例如,在山西省河津县黄河滩越冬的灰鹤,白天主要在作物地中觅食休息,以花生地中最多,夜间在距河岸1~2 km处四面环水的沙滩或荒草丛生的小岛上过夜,但从未见到灰鹤在耕地内集群过夜。
食性
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包括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喜食芦苇的根和叶,夏季也吃昆虫、蚯蚓、蛙、蛇、鼠等,它能利用新的生境并适应不同生境中的不同食物,从水生植物、谷粒和种子到小型无脊椎动物。在草海越冬的灰鹤,吃豆类、玉米、马铃薯、胡萝卜、萝卜、白菜、菠菜、冬小麦、水葱及荆三棱的根茎,也兼吃一些动物性食物,常见的有中华田螺、铜锈环棱螺、胀肚环棱螺和犁型环棱螺;在云南省个旧市,据1971~1978年对20只灰鹤胃的食物剖验,发现主要以甘薯及花生为食,其中5个胃内有少量的白色草根;在海南省临高间剖验3个胃,内有谷粒及其碎屑占81%,也有小螺及其他动物残体占18.4%,在1个胃内有稻谷885粒,该鸟还可将整穗吞下,有见其到晒谷场盗食;在黄河三角洲,野外观察灰鹤主要食物有玉米、花生、豆类、麦苗、水草等,也吃部分螺和鱼、虾,其觅食场所主要集中在有残留的农作物地带、草场内和沼泽地带。
分布范围
灰鹤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分布最广的物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和北方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
国内分部
在中国其繁殖地主要在北方,见于新疆(巴音布鲁克、乌鲁木齐河沼泽地、阿尔泰山青河、阿尔金山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林甸、泰来)、青海(大苏干湖、小苏干湖、青海湖、柴达木盆地中的达布逊湖)、甘肃(尕海)、宁夏(银川、平吉堡)和四川(若尔盖);迁徙时经过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区;越冬地十分广阔,大致从辽东半岛向西南经北京、山西、四川到云南一线以南,见于北京(密云水库)、山西(河津、万荣、临猗、运城、永济以及应县、朔县)、辽宁(瓦房店)、江苏 (灌河口、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盐城、东台)、浙江(平阳、象山)、安徽(女山湖、升金湖、石臼湖)、江西(鄱阳湖)、山东(黄河三角洲、无棣、荣城、大沽河口、胶州湾、青岛、日照)、河南(黄河故道,卫辉庞寨)、湖北(沉湖)、湖南(洞庭湖、万子湖)、海南(临高)、四川(雅江、理塘)、贵州(草海、清镇、平坝)、云南(昆明、巧家、嵩明、寻甸、会泽、中旬、丽江、蒙自、个旧、勐海)及宁夏(青铜峡水库)。
国外分布
在世界范围内,灰鹤的繁殖地主要在欧亚大陆的前苏联,从斯坎的纳维亚半岛和欧洲的东北部,向东到中国的西部和东北部以及蒙古北部和俄罗斯东部;其越冬地在法国,阿拉伯半岛,非洲西北部和东北部,中东,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偶见于朝鲜半岛,日本和北美西部。
繁殖方式
单配制,但不稳定,丧失配偶会很快找到新的配偶。到达繁殖地经发情配对后,便开始营巢。在新疆选择在深水沼泽区的草台子或明水区岛状草丛中,周围植被高20~40 cm,巢材多为干薹草,测量8个巢的平均大小:外径99 cm×109 cm,内径36 cm×41 cm,巢深3.5 cm,巢高出水面14cm,巢周水深44~78 cm;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较集中,一直到6月仍有筑巢产卵的;每窝产卵2枚,灰褐色,与丹顶鹤卵的颜色接近,布满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点及斑块,钝端较密集,17枚卵的平均大小为96.7cm×60.5mm,卵重174.3g;产卵间隔常为2天,有时为1天、3天或4天,产下第1枚卵后就开始孵卵,雌雄鹤轮流换孵,凉卵时间一般为5~10min,孵化期卵的失重率为14%~15%,日失重约1.0~1.5g,孵化期为30天左右,也有报道灰鹤卵的孵化期为28~31天;最早见到出壳雏鸟为5月28日,3日龄可啄食和饮水,55日龄体重可达2300g,高度70cm,3月龄可以飞翔。
灰鹤的繁殖地横贯欧亚大陆,通常都是就近进行南北方向迁徙,在新疆和青海繁殖的灰鹤向南迁到印度东部越冬,在中国中部北方地区如内蒙古等地繁殖的灰鹤迁到长江中游及贵州、云南等地越冬,在东北和西伯利亚中部繁殖的灰鹤迁到山西及其以南,并沿渤海湾西岸飞往长江下游越冬。秋季从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经过北戴河,10月中旬至11月陆续到达越冬地。在黄河三角洲越冬的灰鹤,秋季气温0~5℃时陆续迁来,春季气温10℃左右时陆续迁走,即在11月初迁来,4月上旬离去,居留150~160天;在越冬地集群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到农田觅食麦苗或残留的作物种子。
种群现状
灰鹤是鹤类中数量较多,较为常见的一种,全世界约有10000只以上。在中国也尚有一定数量,在山西南部和贵州草海等较为集中的越冬地,每年越冬的种群数量都在2000只以上,其他如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和云南个旧等地,越冬种群数量也都在数百只,仅新疆昭苏县一地就上万只。估计在我国越冬的种群总数至少10000只以上。
“在新疆昭苏县喀拉苏乡的一片湿地上,记者远远望去,成群的灰鹤或展翅高飞,或蹦跳啄食,尽情嬉戏,数量约有上万只。人一旦靠近,成群灰鹤闻声起舞,一时间整个湿地热闹非凡,景象十分壮观,飞鸟与蓝天、白云、雪山,勾画出一幅壮美的画卷。灰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范围较广,喜欢在湿地、沼泽地及浅湖栖息。昭苏大草原是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年都有大量候鸟来到这里栖息。当地近年来通过天然草场封育、禁牧及湿地保护等措施,使环境不断改善,来此栖息的大雁、灰鹤、白鹳等候鸟越来越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分享到: |
野生纪录